據國外媒體報道,考古學家們近年來發現了眾多猶太人遺留下來的文明古跡,這些考古發現直觀地反映了數千年來的猶太文明史。最有代表性的8大猶太考古發現包括死海古卷、篆刻最古老希伯來經文的陶片、聖經牆、西羅亞池遺址、《以賽亞書》、希律王陵墓、出逃隧道和馬察達傳奇。
1、死海古卷

60多年前,有人在猶太沙漠的一個山洞中首次發現了《死海古卷》的一些碎片。但是一直到前幾年,考古學家們才又開始陸續在附近的山洞中發現了其余部分的羊皮卷碎片。這些羊皮卷碎片用希伯來文記錄了2000多年前的《利未記》中的部分篇章。死海古卷被稱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從聖經的研究角度說,死海古卷使我們對聖經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了解,也引發了許多的猜想和爭執。古卷的內容也豐富多彩,主要分三大類。首先,古卷中近一百卷的書卷,是舊約聖經經卷。除了《以斯帖記》外,舊約聖經的每一卷書都出現了,而且許多卷多次出現;其次,古卷包括了許多聖經注釋,聖經評論,解經書,次經和偽經;最後,還包括了非聖經文獻。在非聖經文獻中,有很大一部份是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書,以及神毀邪惡勢力,彌賽亞再來時的公義國度的著述。通過分析古卷的內容,大部分學者認為其原來收藏者是當時的隱士派猶太人。
2、篆刻最古老希伯來經文的陶片

圖中所展示的是以色列以拉要塞遺址的一個考古挖掘點。在這個點上,考古學家們發現一些陶器碎片。陶器碎片上篆刻有五行模糊褪色的文字。考古學家推測,這種篆刻文字應該有3000年的歷史。因此,許多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文字是利用原始的迦南語書寫的,而希伯來語的前身就是迦南語。經文中出現的動詞“ 去做”至今仍然保留於希伯來語中。考古學家們由此相信,這些文字就是希伯來語,陶器碎片上的文字就是最古老的希伯來經文。今年11月2日,以色列考古學家約瑟-加芬克爾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南部一處挖掘遺址進行考察。加芬克爾教授稱,在這個遺址挖掘出來的一個陶片上刻有5行3000年前的古希伯來文字,雖然已經有所磨損,但卻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希伯來文字。其中一塊15釐米見方的陶片上有黑線隔開的5行希伯萊文的前身古迦南文字,可解讀出“判決”、“奴隸 ”和“國王”等詞,這很可能是一部法律文書。
3、聖經牆

《尼希米記》中曾經提到過,在耶路撒冷遭到巴比倫人的攻陷和破壞後,耶路撒冷重建項目中就包括聖經牆的重建工程。但考古學家們至今還沒有發現這堵聖經牆。圖中所展示的陶器碎片和藝術品發現於一堵牆附近,此前這堵牆被認為是哈希曼王朝時期留下的遺址。而這些陶制品卻是公元前5世紀的物品。這表明該牆的歷史應該更早,應該與《尼希米記》的說法相一致。換句話說,這應該就是聖經牆。據了解,這個新發現暗示了這個城堡和土牆很可能是《聖經》中提到過的一部分,是公元前5世紀的希伯來領導人尼希米重新修建的。尼希米曾在書中詳細的介紹了這面牆的結構,該牆隨後被巴比倫人破壞。一些學者此前普遍認為這座牆的歷史上溯到公元前142年至公元前37年的哈希曼王朝時期。
4、西羅亞池遺址

圖中的溪水會流過一個著名的場所,即西羅亞池。西羅亞池與猶太宗教儀式有著緊密的聯系,講述了一個關於耶穌的著名奇跡。現在猶太人到聖殿山朝聖之前,都要經過西羅亞池洗一洗。《聖經-新約》中記載,耶穌曾在一位雙目失明者的眼睛上抹上泥土,隨後引領他到西羅亞水池清洗,結果奇跡發生了,盲人重見光明。今天,人們仍能在耶路撒冷城的南面看到西羅亞水池的遺跡,因為耶路撒冷的考古學家在《聖經-新約》中記載的西羅亞水池的遺跡上,發現了幾處帶有台階的水池、通往水池的一條小路,以及一條連接水池與水源的溝渠。同時,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與《聖經》同時期的硬幣,以及一些陶器和石器的碎片。考古學家稱,這些新發現將有助於人們了解西羅亞水池在2000多年前的原貌,弄清楚西羅亞水池的真實用途。目前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用於宗教目的的水池,有人則認為它不過是個普通的蓄水池。
5、《以賽亞書》

圖片所展示的是死海古卷的部分集成作品,其中包括《聖經》最早被發現的部分,如《以賽亞書》。這部分古卷發現於1947年,是一位貝多因牧羊人在庫姆蘭會社古遺址的一個山洞中偶然發現的。從1947年開始,有近四萬個書卷或書卷的碎片被找到。這些書卷大都儲存在瓦罐中,大部份是以希伯來文寫在羊皮上的,少數用亞蘭文(阿拉米語)寫成。據估計,古卷的成書時間,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公元一世紀不等。古卷經過了兩千年後,大部分都已變成碎片,只有少數的書卷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又經過專家們大約五十多年的努力,近五百卷書卷部分或全部的復原,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以賽亞書》。
6、發現希律王陵墓

經過多年的挖掘,考古學家們終於在耶路撒冷以南的一個山丘上發現了希律王陵墓。圖片中展示的石棺是由分散在陵墓中不同位置的碎塊拼湊而成。考古學家們認為石棺是被起義者擊碎的。希律王去世後,他的宮殿成了起義者對抗羅馬軍隊鎮壓的重要堡壘。起義被鎮壓後,宮殿也被損毀。根據《新約聖經》記載,希律王以殘殺無辜著名,他得悉耶穌出生後,命令殺死伯利恆城的所有男嬰,以避免耶穌長大後成為以色列人的新王。不過耶穌的父親約瑟在夢中得到警告後,帶著妻子和兒子逃到埃及,到耶穌長大後他們才回到當時的以色列地區。考古學家在墓穴裡發現了一個破碎的石棺,估計完整時約有2.5米長。石棺上的薔薇花裝飾引起了考古學者的注意,顯示這個石棺的重要性。然而他們卻找不到骸骨,估計是公元66年到72年猶太人叛亂時被猶太反抗者移走。
7、古羅馬潛逃隧道

公元70年,古羅馬人洗劫耶路撒冷時,猶太人就是依靠地下隧道和地下室來逃跑和避難的。圖中所示的就是“第二聖殿”時期眾多的隧道之一,位於耶路撒冷城主要干道之下。考古學家們在其中發現的陶器碎片和硬幣驗證了隧道的歷史和作用。歷史學家約瑟夫-福那維斯在《猶太人之戰》中指出,大量猶太人隱藏生活在此地道裡,直到他們從此地道的南端逃離這一城市,“這是人們隱藏和逃離耶路撒冷火災和毀滅之災的地方”。在羅馬人征服耶路撒冷前的6個世紀,第二猶太共和國維持了6個世紀,在第二猶太共和國時期,第二聖殿是猶太人朝聖的中心。這是猶太人的統治者希律王建造的最著名的建築。第二聖殿時期大致從公元前 515年聖殿重建開始,直到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人毀滅結束。
8、馬察達傳奇遺址

馬察達山頂要塞被認為是猶太人最著名的歷史遺址之一。公元73年,大約900名猶太人在遭到羅馬人的襲擊後,堅守於馬察達山頂要塞而拒絕投降,最終集體自殺於此。這一故事在以色列的民族神話中有著重要地位。但最近一些研究質疑其真實性。一些學者認為,集體自殺誇大其詞甚至根本就沒有發生。因為考古學家在澡堂裡發現了二具男人骨架和一堆女人頭發。1969年,以色列政府對這些遺物進行了國葬,認為他們來自馬察達的猶太人。然而,最近一些考古學家表明這些遺骨確實是羅馬敵軍中的猶太人。雖然存在一些爭議,但圖中所示的馬察達山頂要塞仍然是以色列最有吸引力的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