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自從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以來,人類第一次認識到了核武器的威力。同時核武器安全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質的難題,不僅是美國和俄羅斯,世界多數國家現在都面臨核武器的直接威脅。在無數的小說、電影和影視節目中都有原子彈如何被竊取的情節,隨之而來的就是世界面臨核災難危機時的情景。以下一組圖片揭示原子彈傳遍全球的秘密路線。1、“胖子”原子彈設計流入黑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美國有名的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准備投放日本長崎時,蘇聯間諜將其設計告知了莫斯科,之後輾轉傳到了北京。隨後,巴基斯坦又得到了設計細節。接著,巴基斯坦又將它們賣到了全球黑市。2、“胖子”原子彈解體

“胖子”原子彈心有一部分已經破了,露出了其爆炸性的晶狀體。當它們爆炸時,這些晶狀體會壓碎此炸彈核心的核子燃料,產生臨界物質。這些臨界物質經歷快速的連鎖反應,釋放巨大的核能爆發。3、廣島原子彈爆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陸軍航空兵於1945年8月6日對日本廣島進行了核轟炸。此圖為這次核轟炸後在廣島上空升起的蘑菇雲。4、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完全是“胖子”的翻版

圖為1945-1992年前蘇聯原子彈項目主管余利·克哈裡頓,圖中他正坐在蘇聯第一顆原子彈“RDS-1”模型旁邊。從內部結構來看,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完全是美國“胖子”原子彈的翻版。5、日本和美國原子彈先驅在一起

在戰前同僚的一次戰後會議上,戰時日本原子彈項目主管仁科芳雄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原子彈先驅魯比在一起。魯比後來當了威茲曼科學院董事會委員,這裡正是以色列核武器的誕生之地。在二戰結束之前,日本海軍方面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制造其所謂的“超級炸彈”,這一項目被稱之為“裂變項目”,這一項目於1942年在日本京都啟動,然而日本軍方的這一努力並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所以直至二戰結束日本試圖制造出一枚原子彈的目標都未能實現。6、我國綿陽的原子彈雕塑

在我國綿陽市科學城的入口處有一個巨大的原子彈雕塑,這是20世紀80年代建造的。綿陽成為我國核武器項目的中心,獲得了來自法國、俄羅斯和美國核武器方面的秘密幫助。此雕塑頂上的碎片代表一顆核彈爆炸的核心,而棒條代表釋放出來的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