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線的重點橋隧

人文地理

導讀2001年6月29日,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開工建設。 青藏鐵路建設者以豪邁的氣概排難闖隘,攻克了一個個科研難題,鑿通了高原凍土昆侖山隧道,洞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風火山隧道,三岔河、拉薩河、長江源特大橋、拉薩河特大橋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竣工,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 ●青藏鐵路第一長橋——清水河特大橋 清水河特大橋 ...

2001年6月29日,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開工建設。

青藏鐵路建設者以豪邁的氣概排難闖隘,攻克了一個個科研難題,鑿通了高原凍土昆侖山隧道,洞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風火山隧道,三岔河、拉薩河、長江源特大橋、拉薩河特大橋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竣工,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

●青藏鐵路第一長橋——清水河特大橋

清水河特大橋為以橋代路工程,位於海拔4600米的青藏高原可可西裡“無人區”,全長11703.62米,為“世界屋脊”第一長橋,也是青藏鐵路重點控制工程之一。

以橋代路是為了保證高含冰量凍土地帶線路的穩定,同時在橋下預留供野生動物自由遷徙的通道。該橋於2002年4月8日開工建設。在施工中,中鐵十二局青藏指揮部實施干鑽法快速成孔施工技術,摻加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外加劑,形成鑽孔、鋼筋加工及混凝土生產、運輸、灌注兩條工廠化、機械化生產線,大大提高了工程進度和質量。

2002年10月29日,清水河特大橋主體工程勝利完工。

●全線最高的橋梁——三岔河特大橋

三岔河特大橋位於格爾市納赤台上游15公裡,小南川與野牛溝彙合處。大橋全長690.19米。共20個橋墩,其中17個橋墩為圓形薄壁空心墩,最高橋墩51米。

2001年8月22日,該橋開工建設。為了加快施工進度,確保鋪架工期,中鐵十四局進行了冬季混凝土施工。在低溫高寒的冬季施工中,他們采用了暖棚保溫和混凝土蒸汽養生;使用了先進的旋鑽機進行樁基施工。

2002年7月24日,該橋主體工程完工。

●青藏鐵路拉薩河特大橋

拉薩河特大橋是青藏鐵路和拉薩市的標志性工程,大橋全長918.55米,主跨108米,系鋼管混凝土連續造型。主橋采用五跨連續梁和中間三跨連續鋼拱組合主體系,主跨采用雙層疊拱結構,這兩項均為國內首次采用,在同類橋梁中處於世界領先、亞洲第一的地位。

拉薩河特大橋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既有宏觀上拱軸線構成的優美曲線,又有細部富有韻律的桁架式別致構造,是青藏鐵路全線唯一非標准設計的特大型橋梁。拉薩河特大橋由鐵三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大橋設計結構新穎,按西藏民族習俗引入了哈達、經幡的柔美飄逸以及青藏高原連綿起伏的雪山意像,融民族特色與現代風格於一體。大橋為通體白色,與金色的布達拉宮遙遙相望,成為拉薩市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2003年5月9日,拉薩河特大橋開工建設,2005年5月13日主體工程竣工。

●沱沱河畔——長江源特大橋

長江源特大橋位於海拔4600米的沱沱河的大河融區,全長1389.6米,為42孔32米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梁橋。2001年11月24日開工,中鐵三局青藏指揮部緊緊抓住施工生產的有利時機,精心組織,科學管理,注重質量和環保,堅持文明施工和標准化作業,只用了205天就完成了主體工程。

在施工中,他們對橋梁樁基鑽孔樁施工采用旋挖鑽機,以快速成孔,減少對凍土環境的影響。為保護長江源,他們不將未沉澱的鑽孔污水排入河中,而是設置沉澱池,將沉澱後的泥土集中拉到固定棄土場處理。同時,對可降解垃圾進行深埋處理,將不可降解的垃圾和醫用垃圾進行統一封存,定期運到格爾木市進行處理。

2002年9月25日,被譽為“長江第一橋”的長江源特大橋主體工程竣工。

●世界海拔第一高隧——風火山隧道

風火山隧道位於青藏高原可可西裡邊緣,全長1338米,軌面海拔4905米,全部位於永久凍土層以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土區最長的高原永久凍土隧道,施工難度很大。

風火山隧道於2001年10月18日開工建設。建設者們通過采勸聯合攻關,突破重點難點;堅持辯證施治,解決凍土熱融;摸索先進工藝,推廣先進工法”等新舉措,保證了施工的正常進行。

2002年10月19日,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提前勝利貫通,英雄的建設者把鮮艷的“風火山青年突擊隊”隊旗插在了風火山巔峰。

●西藏第一座鐵路隧道——柳梧隧道

柳梧隧道位於拉薩市郊,長411米。

2001年6月29日,柳梧隧道展開施工。中鐵二局采用大管棚注漿法固結砂層,順利通過了隧道進口厚達17米的風積砂層並加快進度通過了花崗岩圍岩地段。該隧道2001年12月24日貫通,2002年5月14日完成主體工程,並建成了具有濃郁民族建築風格的藏式洞門。

●羊八井隧道群

是我國海拔最高的隧道群。羊八井隧道群雄居於兩岸陡峭、奔騰洶湧的堆龍曲上,出沒在綿綿不斷的群山環抱之中,它由羊八井一號隧道和二號隧道組成。其中,一號隧道海拔4200米,全長3345米,是青藏鐵路最長的高原隧道,有“世界屋脊第一長隧”之稱;二號隧道全長1643米,與一號隧道緊緊比鄰。兩座隧道均為堅硬的花崗岩,發育的地下水、地震、偏壓、冰凍、寒冷,使施工難度極大。

該隧道群由中鐵工程二局集團承建,2001年10月開始施工,隧道群主體工程於2004年10月完工。

●全線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昆侖山隧道

昆侖山隧道全長1686米,海拔4600多米,地處多年凍土區,地質結構復雜,自然條件嚴酷。隧道穿越多條斷有裂隙水、地下水和融凍泥流,被稱為高原地質的“萬花筒”。

昆侖山隧道於2001年9月開工,是青藏鐵路建設的頭號重點控制工程,施工單位在較弱圍岩地段采取超前錨杆注漿支護等措施,並采用“長隧短打”方案,在隧道一側開鑿兩個橫洞、形成了4個口、多個工作面進行。同時,大力推廣應用多項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摸索出高機械功率恢復、低溫啟動等方法,提高了機械設備在高原施工的適應性能,掃除了凍土隧道施工的“擋路虎”,保證了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2002年9月26日,在紛紛揚揚的雪花中,青藏鐵路重點控制工程、全線最長的凍土隧道昆侖山隧道勝利貫通。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