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的棧道

人文地理

導讀 棧道,又名“閣道”或“復道”。 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兵法韜略三十六計中之第八計曾提到一個成功戰例,即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典故。秦末劉項相爭,劉邦為了麻痹項羽,率部退駐漢中並下令將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毀,以示不敢相犯。直至公元前206年,後來的漢高祖劉邦采用了大將韓信的計謀,派出大批士兵去修復已被燒毀的棧道,力圖擺出一副要從原路殺回 ...

棧道,又名“閣道”或“復道”。

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兵法韜略三十六計中之第八計曾提到一個成功戰例,即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典故。秦末劉項相爭,劉邦為了麻痹項羽,率部退駐漢中並下令將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毀,以示不敢相犯。直至公元前206年,後來的漢高祖劉邦采用了大將韓信的計謀,派出大批士兵去修復已被燒毀的棧道,力圖擺出一副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暗地裡卻沿著西邊艱險的陳倉道(即秦棧),北出大散關,攻占了陳倉城,為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由此可見,棧道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奇特建築,它不僅僅是古代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在軍事、經濟、交通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四川通志》記載:茂州“石鼓偏橋,即古秦漢制也。緣崖鑿孔,插木作橋,鋪以木板,覆以土,傍置欄護之。”很明白的說出了棧道大多是在絕險之地的峭崖絕壁上,鑿孔架梁連閣而成,其工程之艱巨,路途之險惡,非現代人遙想所能盡知。

古時四川和陝西之間因為秦嶺與大巴山高峻陡峭而相互隔絕,不通往來。在兩省的民間傳說故事中,具多認為棧道是神人開出來的之談。除開神人,還有誰能開出這樣艱巨的工程呢?這在李白的名篇《蜀道難》中可以略窺一二。這首詩極盡想像,開篇就以神奇莫測之筆,憑空起勢,從蠶叢魚鳧說到五丁開山,全用縹緲無憑的神話傳說,烘托出奇險的氣氛和嗚呼唉哉的無奈,其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名句在篇中共重復三次,更給這首激昂的樂章確定了回旋往復的基調。但李白一生並未到過劍閣,這篇詩完全是憑傳說想像落筆。

除了神,還有誰能?走在金牛道上,每一步都是在踏著歷史的滄桑,繞山越嶺,攀行其間,置身其上有如騰雲駕霧一般,不禁浩然興起這樣的感嘆。

然而川陝之間的棧道最早是修建於戰國時代,在秦漢兩代又加以修復和拓寬,這裡的棧道又稱“閣道”,向有“棧道千裡,無所不通”的美譽,它是古西南人的一部建築和交通史,也是中華民族與大自然的不斷抗爭史。踏著它的每一部分,仿似耳畔不停響起古人的蒼涼與悲壯。

其中米倉道,子午道,褒斜道,金牛道都是各具特色的棧道。

米倉道,“上至秦隴,下達蒼閬”,《辭海》1979年版載:“米倉道,在今陝西南鄭縣南,位於川陝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陝入蜀,多出此道。”

在明代川北道監察使的《題靈溪》詩中可以看道:“溪山曲盡難名巧,方信蒼蒼造化神。鳥道依稀天上路,林居仿佛畫中人。”其中“依稀天上路”這句已經道出了棧道的艱險。

《三國演義》中曾多次提起,如第五十八回標題“曹洪堅守斜谷關,魏延揚旌子午道”,子午道,又名子午谷,子午是表日夜的意思,日出而作,夜幕而息。北口在長安縣,當地人稱子口;南口在洋縣,叫午口,全長420公裡。沿途有西漢出使西域的博望侯張騫墓地,當我們走近,除了黃土一坯,已是難覓昔日草原大漠上叱吒風雲的男兒英姿了,再行一段,便能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墓地。記得在鴻門宴後,劉邦就是悻悻然帶著他的子第兵從這裡去往漢中。

滄桑的子午道多歷戰火,幾經重修,以至於後人在調侃“反骨仔”一詞的來源魏延時說:“曹操門牙提前掉,自家反骨無聲消。楊儀乖乖喊求饒,我自縱馬子午道。”笑哉。

據說,褒斜道應是世界上最早的棧道。從現在的考古來看,當時開鑿山石並不是使用鐵器或火藥,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但其具體的名稱來源已不可考了。唐時曾有薛能行至路中做詩《褒斜道中》,末句為“行吟卻笑公車役,夜發星馳半不逢”,可見在那時褒斜道還是人馬往來不絕的重要官道。

這個與歷史上膾炙人口的的烽火戲諸侯、五丁開道、蕭何月下追韓信、六出祁山等典故都有著關連的古道,蜿蜒著南起漢中褒谷,穿秦嶺,北止眉縣與歧山縣交界的斜谷,全長共470公裡。

在它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境內的身體內,還保存著自東漢永平年間就開鑿了的一段隧道,即褒斜道石刻。石刻有一道高大巍峨的石門,石門的東西兩壁及附近,現存古代摩崖石刻百余品,其中以漢魏刻石為主體的十三種,統稱石門十三品。其中詳細記頌了東漢開通褒斜道事跡的,有鄐君開道碑、楊君石門頌、李君表、楊淮、楊弼表記等,記頌北魏重開褒斜道的有石門銘、石門銘小記,另還有石刻記頌了南宋時重修山河堰水利工程的過程。這些石刻其本身就已經是建築史上的一大景觀,更是研究古代交通及書法藝術的珍貴材料。

現今褒斜道兩端已修了水庫,分別承接褒水和斜水。但褒斜道的來歷是不是就與一笑傾國的褒姒有關,是水因道名,還是道因水名,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它的神秘正如其本身的歷史一般,還有待著人們去揭開它深一層的面紗。

歲月迢遙,今天,當人們漫步在戶外的時候,無論置身於世界的某個城市或鄉間,無疑腳下的路是抵達目的地不可缺少的,然而當我們行走或乘各種交通工具出行在路上時,偶然經過一座建築,被它別致的造型所吸引,我們會想到什麼?難道橋就只是建築就只是讓人居住,難道橋就只是讓人通過的嗎?宏志中國,棧道作為一種建築,我國古代開辟的一種空中橋梁,它是人類智能的結晶,是交通和建築史上的奇跡。莫忘棧道,我們的祖先不屈的靈魂,莫忘棧道,就是記得那些曾經為我們的文明寫下篇章的人,記住它,就是牢記中華民族堅韌的進取精神。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