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肝癌新型生物標記

科技

導讀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科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肝外科樊嘉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肝癌患者表現為自噬性缺陷的表型往往與預後不良有緊密的聯系。相關的成果論文發表在11月15日新一期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肝細胞癌(HCC)是一種惡性的侵襲性的癌症,往往表現為預後不良。自體吞噬作用和自體吞噬基因在HCC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某些重要的作用, ...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科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肝外科樊嘉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肝癌患者表現為自噬性缺陷的表型往往與預後不良有緊密的聯系。相關的成果論文發表在11月15日新一期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肝細胞癌(HCC)是一種惡性的侵襲性的癌症,往往表現為預後不良。自體吞噬作用和自體吞噬基因在HCC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某些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一機制一直沒被研究透徹。本文中,樊嘉課題組通過實驗發現,與正常的肝細胞相比,肝癌細胞系自體吞噬基因的表達量顯著下降,並且肝癌細胞的自體吞噬性也降低,尤其是抗細胞凋亡的基因Bcl-xL表達量升高。同時還發現,與臨近的非腫瘤組織裡的細胞相比較,44個腫瘤細胞系自體吞噬基因Beclin 1表達量增高。大部分肝癌復發患者其侵襲性的惡性肝癌細胞系和肝癌組織自體吞噬活性降至相當低的水平,尤其在Bcl-xL過度表達的情況下尤為明顯。這些結果表明,肝癌患者的癌細胞內自體吞噬活動與自體吞噬基因的表達受到抑制。自體吞噬缺陷的患者,其腫瘤細胞的抗細胞凋亡的能力增強,這將增加肝癌的惡化程度,使得肝癌變得更具侵襲性。

精選文章: 科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