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到未來的哈薩克斯坦

景點

導讀明年完工的成吉思汗後裔帳篷娛樂中心,位於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納 今年唯一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亞洲電影《蒙古王》,是哈薩克斯坦投資的大制作。就面積而言,哈薩克斯坦是個大國,面積等同於整個西歐,然而這個國家的名氣卻如小國。近年來,因擁有大量石油及天然能源而崛起的哈薩克斯坦,經濟高度發展,也急於在全球舞台上發聲,無論是電影還是城 ...


明年完工的成吉思汗後裔帳篷娛樂中心,位於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納

今年唯一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亞洲電影《蒙古王》,是哈薩克斯坦投資的大制作。就面積而言,哈薩克斯坦是個大國,面積等同於整個西歐,然而這個國家的名氣卻如小國。近年來,因擁有大量石油及天然能源而崛起的哈薩克斯坦,經濟高度發展,也急於在全球舞台上發聲,無論是電影還是城市規劃,她的過去和現在都在努力地創造著大制作

“為什麼要來哈薩克斯坦旅行呢?”睡在車廂上鋪的哈薩克人問,還沒等我們回答,就說:“是不是因為Borat?”但Borat可不是哈薩克人啊,這個無釐頭的英國著名搞笑藝人,近年來開了不少很不政治正確的玩笑,特別喜歡拿哈薩克斯坦來開刀,很多英國人是知道了Borat才知道哈薩克斯坦的,雖然這個世界上面積第九大的國家應該有很多讓人知道的理由。

正如身邊很多朋友一樣,大家對哈薩克斯坦的了解不多,不知道這個國家的新首都阿斯坦納(Astana)就像一個橫空出世的城市,現在已經成了西方設計雜志的新寵。

荒野中凋敝的突厥斯坦

到旅游業尚未開發的地區旅游,最難忘的往往是友善的當地人。可能是游牧民族的關系,哈薩克人總把陌生客人當成貴賓一樣來招待。我們在前往突厥斯坦(Turkistan)的巴士上就遇見了一個熱情的哈薩克人,通過雞同鴨講,他帶我們游覽了陵墓,幫我們付了門票,還央求當地導游為我們用英語講解,結束游覽後,帶我們到景區的禮品店,硬要送我們旅游紀念品。

哈薩克斯坦居民中大多信奉伊斯蘭教,但當地人的宗教意識其實並不強烈。位於哈薩克斯坦中南部的突厥斯坦城,是哈國伊斯蘭教徒最重要的朝聖地,也是宗教氣氛比較濃厚的城市,當地人相信去過三次突厥斯坦城就等於去了一次麥加。

城中的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陵墓,建築水平高超,堪稱700年前的大制作。1000年前,突厥斯坦(舊名為亞瑟城)是當地的政治、經濟及宗教中心,現已退化為一座只有10萬人口的小城,現存的亞薩維陵墓是唯一於繁盛時代遺留下來的歷史標本。

亞薩維是10世紀初活躍於此的宗教聖人,伊斯蘭蘇菲教派的創始人,以優美的詩歌傳達神諭,深受當時人民的歡迎。現存的陵墓則由當時統治中亞地區的帖木兒於1390年間所造。帖木兒去世前,陵墓尚未完工,建築的正立面未鑲上瓷磚,甚至還保留了尚未卸下的木樁鷹架。後來波斯建築師由這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陵墓取得靈感,將之運用到帖木兒王國都城撒馬爾罕的建造中,到了今天,亞薩維陵墓依舊是帖木兒時期規模最大、保存得最完整的建築之一。

土黃色的亞薩維陵墓就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中,邊上樹木結滿樹掛,陵墓的玫瑰也已沉睡了,一派靜穆。整個亞薩維陵墓寬465米,長655米,建築以厚實的煉磚壘成,中心寢室的牆甚至厚達3米。主廳是個直徑18米的圓形拱頂,並藏有重達2000公斤、用來盛宗教聖水的大鐵盤。除了陵墓,建築還有35個各種用途的房間,包括廚房、清真寺等,陵墓內經常可見前來朝聖的教徒做禱告。陵墓的內部設計略顯低調,外牆和圓形拱頂則鋪滿了孔雀藍和深藍色相間的瓷磚,構成優美的伊斯蘭風格幾何圖案。

帖木兒建造陵墓的初衷並不完全出自宗教理由,而是希望建造一棟能展示其威信的建築,借此鞏固自己的勢力。偉大的建築從來不是沉默的,大多數時候也超越了其實際的使用功能。離開古老的突厥斯坦,我們往北部的新首都阿斯坦納旅行,這座嶄新的城市和突厥斯坦形成強烈的對比,同樣由統治者下令建造,上千年的古跡和幾年內才造起來的新城市,一舊一新,讓人感覺雄偉也同樣感覺蒼涼。

阿斯坦納,一部無聲的電影

不知道是因為天氣冷,還是城市的人氣不足,阿斯坦納是一座安靜得叫人感覺不舒服的城市。目前阿斯坦納的人口約50萬,到了2030年,預計將增長至100萬。當15%的人口還生活在貧困線下,政府卻將8%的國家預算用來建造新都,這樣的大手筆自然惹人非議。

阿斯坦納的冬季天亮得很晚,金黃色的陽光給火車站外四幅巨大的鑲嵌壁畫抹上一層油光,畫中那個過去了的時代,現在看起來依然輝煌。

1997年,哈國總統出其不意將首都移植到這裡,從此小城有了新命運,連名字也是新得毫無創意。Astana在哈國語中,就是首都之意。移都的決定十分倉促,哈國人、政府機關等等都適應不來,政府要員、各國領事館人員陸續搬來。大量的建造展開,一座城市就這樣用金錢堆起來,准確一點說,是石油。全球鬧能源荒,石油價格不斷攀高,擁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哈薩克斯坦,未來10年將晉身為全球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這也讓哈國一躍成為中亞地區的經濟龍頭老大。

沒有歷史的地方,大興土木更顯得理所當然,歷史不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嗎?這是個量身定做的時代,阿斯塔納就親身示範如何將一座城市憑空打造出來。現時的哈薩克斯坦急需這樣的一個首都,一個戲劇化的首都,舞台感極強,那似乎也是為了這個渴望登上國際舞台的國家所建。

大師一個接一個笑著進常去年去世的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負責城市規劃,2002年,他贏得由哈國政府主持的競標項目,重新打造新城行政區,原有的老城得以保留為首都的文化和生活中心,並在河岸建造大量的公寓,激活水邊生活。然而你不禁會懷疑,除了派駐於此的外國人,究竟誰有能力住進這些華美的公寓。我們在已經結冰的河上漫步,兩岸高樓平地起,有老人在冰上鑿了一個洞,靜靜地抽煙釣魚,枯樹,慘白,連空氣也凝結了,冬季的阿斯坦納是一部無聲的電影,觀眾寥寥無幾。

城市以河為中心,北岸是上世紀60年代建造起來的老區,南岸原是不毛之地,游牧民族馳騁的草原,將改造成以政府機關為主的行政區。越過河,抵達南岸,天際布滿了起重機的一只只怪手,托起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城市。整個新區尚在建設,估計要到2030年才會完工。

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新城區位於耶希耳河的南岸,廣場的中心是棵名為“生命之樹”(Bayterek)的觀景塔,97米高,造型靈感出自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傳說。我們登上了觀景塔,整座城市一目了然,這裡簡直是一個大工地,各種風格相互衝突,有重新詮釋的伊斯蘭風格,也有了無生趣的國際風格,或者早就沒人會埋單的後現代風格。講解員自豪而背書似地介紹了新都的發展藍圖,然而老百姓還是用直接而略帶嘲諷的語氣,給這些怪異的建築起各種各樣的花名,交通部是“打火機”,圍繞其中的半圓形國家煤氣總部就是“煙缸”。一個角落裡,還設有總統的掌模紀念碑,把手放上去就能啟動感應器,激光四射,哈薩克斯坦國歌隨之響起,難怪有人會戲謔地形容阿斯坦納就像拉斯維加斯和朝鮮的混合體。

阿斯坦納的新建築都坐落於一條長約1.5公裡的中軸線上,建築之間是供人憩息和散步的花園,由諾曼·佛斯特設計的兩棟建築前後夾攻。我們由廣場中心走到另一端的和平宮,才一公裡路卻讓人感覺漫長。佛斯特設計的和平宮是一道命題作文式的建築,由設計到完工只花了22個月,這是個高62米的鋼鐵玻璃金字塔,內有7層,設有劇嘗咖啡館、博物館,最頂層還有個空中花園,為召開世界宗教大會而建,總統給的指示是建築外形必須是一個玻璃金字塔。這個多功能的建築底層能容納1500人的會議廳,由於受不了此地極端的天氣,一些內部的木裝修都已經裂開了。整棟建築最出挑的是頂樓的熱帶花園和瞭望台,塔尖玻璃繪有英國藝術家Brian Clarke創作的像征和平的白鴿,栩栩如生。由頂樓的窗口望出去,阿斯坦納依舊是一片荒蕪的工地和平原,松散的建築群構成詭異的景像。

中軸線的另一端則是已經動土的Khan Shatyr綜合娛樂中心,也出自佛斯特之手,造型類似一個大帳篷,高150米,采用透明及能吸收熱力的特殊材料建造。建成後,內部將設有熱帶雨林、河道、沙灘、花園、商鋪等,宛若天空之城。這是諾曼創作最新的方向,在城市中建造另一座城市。這來自外太空的建築擁有所有建築師夢寐以求的特點:龐大、怪異、高科技、造價不菲。講解員在解釋阿斯坦納的遠景時充滿激情,雖然到現在為止,他的激情還只能依附在和平宮裡的建築模型上。

哈薩克斯坦地圖(英文)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