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以前,人們沒有到達過南極,也不知道它的存在。南極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6000年前的南極是什麼樣的?南極洲的溫暖歲月又緣何被冰雪覆蓋了呢?
是誰在冰雪覆蓋之前勘測過南極大陸?是誰繪制了南極洲古代地圖?皮裡•雷斯的南極洲地圖為什麼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讓我們認識幾位偉大的探險家,跟隨他們踏上南極的艱難歷程,探秘南極之謎。
誰最先發現了“第七大陸”

人們對未知領域的向往,也許早已在人類歷史的童年時代就已經開始了。這其中有一塊傳說中的遙遠的陸地讓古希腊的哲學家和地理學家們魂牽夢繞。這就是Australia,它的意思是“未知的南方大陸”。古希腊入很早就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是由於受到交通工具的限制,希腊人無法證明這一點。而畢達格拉斯學派強調“對稱”的觀點又使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在地球的南方一定會有一塊與北方相對稱的陸地,以保持地球的平衡。他們還把這塊想像中的巨大陸地叫做Australia,並且在當時的地圖上,還畫了一塊位於南方的巨大的陸地。還有人說,那塊南方的大陸必定土地肥沃,鳥語花香,居住著文化高度發達的居民。
1519年9月,弗迪南德•麥哲倫從西班牙出發,企圖尋找一條繞過南美洲駛向印度的航道。他率領船隊沿著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一路南下,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條海峽,並穿越海峽進入了太平洋,這個海峽後來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而海峽南面的火地島就被當時的地理學家認為是那塊“未知的南方大陸”的邊界。
但不久之後,一些被暴風雨吹到更南邊的航海家發現,火地島只是一個小島,與南方大陸並不相連,稍後又有人乘船繞過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他們說,再往南,除了南大洋的廣闊海水之外,似乎什麼也沒有。
在南美洲方向的探索令人失望的時候,從另外一個方向卻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有些西方學者發現在阿拉伯和中國的一些古代文獻中都曾提到,從印度尼西亞群島再往南,在遙遠的南方確實有一塊大陸。1605年,荷蘭航海家威廉•約翰遜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出發,先向東行駛到新幾內亞南岸,然後南行度過托雷斯海峽,到達了今天的澳大利亞的卡奔塔利亞灣一帶。他在這裡看到了袋鼠等奇異的動物,看到了使用奇特的原始工具的土著人,也發現了沙礫中的黃金,認為這裡就是人們尋找已久的那塊“未知的南方大陸”。他們將這裡命名為“新荷蘭”,但別的國家的人都稱之為“未知的南方大陸”,即“Australia”,這就是澳大利亞名字的來歷。
一百多年後的1770年,英國著名航海家庫克船長率領的考察船“努力號”從新西蘭向西穿越塔斯曼海,於4月29日到達澳大利亞東南部(今悉尼一帶)。到達這裡之後,英國探險家們才發現原來“澳大利亞”只是一個孤懸海中的大島,與真正的南方大陸並不相連。消息傳到歐洲,有些地理學家不禁感慨地說:“‘未知的南方大陸’還沒發現,倒先把名字讓人給占去了。”1772年,英國皇家學會與海軍部決定再一次派庫克深入南方的大洋,去尋找“Australia”。這次航行歷時達三年之久,航程超過了10萬公裡。庫克率領的船隊冒著-40℃的嚴寒,繞過一座座巨大的冰山,在南緯70°的大洋中整整航行了一個月,但他還是沒有找到想像中的南方大陸。庫克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在南極點附近一定存在一塊陸地,那裡是南大洋裡所有冰塊的來源。”但是他又說:“即使存在一塊陸地,那裡也是極小的冰雪覆蓋的人類難以達到的地方。”
庫克船長的航行,徹底打碎了自古希腊羅馬以來人們把“Australia”當作一塊美好的世外桃源的夢幻,而把南大洋嚴酷、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寒冷無比的氣候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那麼,這塊冰天雪地之中的“未知的南方大陸”確實存在嗎?如果它只是一塊冰雪覆蓋的陸地,對人們又有什麼意義呢?
雖說庫克船長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的航行,徹底打碎了流傳已久的關於南方樂土的夢幻,但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的旅程並未就此中止。夢想著未知樂土的浪漫主義者引退之後,懷著各種不同動機的探險家們開始走上前台。他們為尋找冰天雪地中的“未知的南方大陸”,開始了新一輪激烈的競爭。
1806年8月,英國一家捕獵海豹和鯨魚的公司從新西蘭向南航行,發現了奧克蘭群島。
1810年7月,澳大利亞人哈薩伯拉夫發現了更靠南一些的麥誇利群島。哈薩伯拉夫的航船被風刮到了南大洋,讓他誤打誤撞地發現了南極半島附近的南設德蘭群島,並宣布該島歸大英帝國所有。
人們就這樣一步一步地接近了南極洲,揭開“未知的南方大陸”神秘面紗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但究竟是誰最先揭開了這層神秘的面紗呢?各國說法就大相徑庭了。
英國人說,1820年1月30日,英國皇家海軍人員愛德華•布朗斯弗德在南設德蘭群島向南眺望,最先看到了海峽對面的南極半島。

俄國人說,他們的探險家別林斯高晉船長在南大洋航行時,在南緯69°、西經2°處見到了一塊冰雪覆蓋的陸地,這一天是1820年1月27日,比英國人早三天,因此,他們才是最先看到南極大陸的人。
而美國人卻說,“看到”與“發現”不是一個概念。美國人約翰•戴維斯1821年2月在南極半島的格拉海姆地停泊,並登上了這個半島,他才是南極大陸的第一個發現者。
1840年,另一個美國探險家查理斯•韋爾克斯中尉,來到南極東部的威爾克斯地,他作出了一個在當時頗具爭議的判斷——南極是一個大洲。
後來歷史證明了他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未知的南方大陸”終於有了一個公認的正式的名字——南極洲。南極洲成為世界第七大洲。
南極洲的中心也就是南極的極點,那麼又是誰最先到達南極極點的呢?
各個國家的探險家們又不約而同地展開了一場競賽,其中准備最充分的是阿蒙森率領的挪威探險隊和斯科特率領的英國探險隊。
1911年10月18日,阿蒙森率領的挪威探險隊從鯨灣出發,他們乘坐狗拉的雪橇,在冰原上經過了57天艱難的奔波,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了南極點。阿蒙森在那裡插上了一面挪威國旗,並留下了一封寫給斯科特的信。 與此同時,斯科特率領的英國探險隊正從另外一條道路向南極點進發,糟糕的是,他選擇的道路比阿蒙森的長,遇到的天氣也壞得多。英國人精心准備的車輛在南極冰雪中幾乎寸步難行,探險家們只好自己來拉雪橇。直到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和4個同伴才到達南極點。在那裡他們看到了一面迎風狂舞的挪威國旗,才知道對手早已捷足先登。他們垂頭喪氣地往回走,然而更糟的事情發生了:他們遇到了暴風雪,一步也無法前進。飢寒交迫之中,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在帳篷中死去。11個月之後,人們才發現這些不幸的探險家們的遺體。從英國出發前,斯科特曾充滿豪情地與夫人凱瑟琳合影留念,但直到 1913年,這位可憐的女子才得到丈夫的死訊。
通過這些勇敢的探險家們不懈的努力,人類終於征服了南極洲。此後,在我們的地理教科書上,都把南極洲看成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做“第七大陸”。

誰繪測了6000年前的南極洲地圖?
1929年,有人在伊斯坦布爾的故宮圖書館發現了土耳其海軍將領皮裡•雷斯上將於1513年繪制的一些地圖。這些地圖繪制在一塊羚羊皮上。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地圖竟會被列入“人類歷史上四大超時空懸案”之一。
這到底是些什麼樣的地圖?皮裡•雷斯又是怎樣繪制這些地圖的?
皮裡•雷斯是奧斯曼帝國的海軍上將,參加過無數次海戰,是公認的地中海地區地理專家。憑借其赫赫戰功,皮裡•雷斯享有地理資訊的使用特權,他可以隨時取閱君士坦丁堡圖書館的所有資料。據他本人講,他描繪這些地圖所使用的藍本是在東方國家發現的。他在地圖邊緣空白處留下的筆記說明實際進行勘測和繪圖工作的並不是他本人,他只是根據一些古代遺留下來的原始地圖彙集大量資料繪成的,他只是一個“編纂者和抄寫者”。
人們驚訝地發現,在皮裡•雷斯繪制的地圖上,相當完整地呈現著南美洲的地形,其板塊一直延伸到南美洲的最南端。他不但描繪出南美洲的東海岸,也勾勒出西部的安第斯山脈,而當時的歐洲人根本還不知道有這座山存在。皮裡•雷斯的地圖正確地顯示出亞馬孫河發源於這座尚未被歐洲人探測過的山脈,並向東流入大海。直到1592年才被歐洲人首次發現的福克蘭群島(即馬爾維納斯群島),也被皮裡•雷斯描繪在地圖上。在這個地圖上,不僅精確地描繪出非洲西部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而且還描繪出了南極洲北海岸穆德後地的地貌。地圖不僅顯示了這幾大洲的輪廓,同時還精確地繪制出各大洲的山脈、河流、高原和島嶼。更令人困惑的是,“皮裡•雷斯地圖”上顯示的南極洲竟然尚未被冰層覆蓋。地圖下端所描繪的穆德後地、瑪莎海岸、帕瑪半島等地形與現代人勘測的結果完全一致,但那些地方都是被冰雪遮蓋之前的情形。在人們發現南極大陸200年前就有了如此精確的南極地圖,真的令人匪夷所思。
根據現代地球物理學的科學勘測,南極洲穆德後地的冰層至少存在於公元前4000年以前。也就是說,在6000余年的時間裡,穆德後地一直被冰層嚴嚴實實地覆蓋著,人們根本無緣一睹其本來面目。直到1949年,英國和瑞典組成的一支科學考察隊抵達南極,對穆德後地展開全面的地震調查,人們才逐漸對穆德後地有所了解。
可是,皮裡•雷斯這幅地圖又是怎麼把6000年前的南極洲給繪制出來的呢?
1949年,一支南極探險隊對羅斯海海床進行了極為認真的科學勘查,結果證明,正如這幅地圖所顯示的:直到公元前4000年以後,冰河式的沉澱物才開始堆聚在羅斯海海床。而在6000年前,南極地區曾經享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溫暖氣候。
1958年,隨著地質學家對南極展開的全面性地質調查的深入,皮裡•雷斯這幅神秘的地圖也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後來,這幅地圖又被送到美國休斯頓天文台台長萊恩•哈特手中。萊恩•哈特全面嚴謹地對地圖的所有標記作了仔細的研究,最後他不得不說:這些地圖標記得如此精確,其中有的地區甚至我們現代人都幾乎沒有探索過。
1960年,美國空軍基地的有關部門對這幅地圖再次進行了更為嚴格的鑒定,其結論為:“這幅地圖下端所描繪的南極洲穆德後地的位置,與1949年瑞典一英國南極考察團在冰層頂端收集之地震資料極為吻合。地圖顯示,南極海岸被冰層覆蓋之前,已經有人對該地區進行探測並且繪制成地圖,這大大超越了當時人類有限的地理知識。何以如此,原因不得而知。”
繪於1573年的“皮裡•雷斯地圖”怎麼能將美洲和非洲放置在如此准確無誤的經度上?如果這張地圖是依據古老的東方的圖籍畫成的,那麼,這張地圖中那些奇異的精確的經線,又是怎麼得來的呢?難道在遙遠的古代,地球曾被人勘測,並且還被精確地繪制成地圖?
於是,有人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推論:那些最初繪制南極洲地圖的人,生活在極為遠古的時代,即北半球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的時候,也就是說,被冰雪完全覆蓋之前,南極洲曾被人類探訪,甚至居祝
不久,有關人員在對這幅地圖的研究過程中又有了更加驚人的發現。專家們把現代的地球衛星攝影圖片與皮裡•雷斯的地圖相對照,結果表明,這幅地圖可能是從極高的天空中拍攝而成!
專家們解釋:如果一艘宇宙飛船在埃及上空將攝影鏡頭直對下面拍攝,在攝影鏡頭8000公裡的範圍內,一切都能精確地重現出來。但因為它們直接處在鏡頭的下面,而地球是球狀,所以照片上的部位高中心點越遠,失真就越大。遠離中心點的地方給人以“往下沉”的感覺。從高空拍攝的南極洲照片會在縱向上以特有的方式失真,這與皮裡‘雷斯地圖完全一致。
這個結論太令人驚訝了,就是說,這些地圖是根據從高空拍攝的圖像制作的,也就是說,這些地圖的制作者必定具有在高空飛行的能力,具有像現代宇宙飛船一類的工具,同時還必須真備在空中拍攝的器具和技術。然而,要想拍攝到沒有被冰層覆蓋以前的南極洲,至少是在6000年以前,這又怎麼可能?歷史告訴我們,當時的人們連勘測南極大陸的能力都不具備,更不用說具備這些器具和技術了。
一些古生物學家提出6000年前的南極曾經是一片溫暖的大陸。那麼,南極洲這段溫暖的歲月存在於哪一個時期?又緣何被冰雪覆蓋了呢?
是誰在冰雪覆蓋之前勘測過南極大陸?南極洲古代地圖的真正制作者究竟是誰?他又采用了什麼方法繪制出如此精確的南極洲地圖?至今仍是一個謎。

冰雪覆蓋下的秘密
26世紀初,俄國著名的《埃佛倫百科大詞典》裡提到了在南極洲的海水中棲息著多種多樣未知的海藻和奇異的海洋動物。同時,該詞典也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南極大陸很可能有過先進的史前文明。
有一個假說是這樣說的:在公元前10000—5000年期間,地球上就存在有人類文明,並且在航海、繪圖、天文等方面的水平都不低於18世紀時候的水平。南極洲那時候氣候溫和,適宜人居,南極洲也成為當時地球上的文明中心。文明隨後傳到了非洲大陸的東北部,對後來古代埃及文明的出現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個古老文明消失的原因,大約是從公元前10000年以後,南方大陸漸漸結冰;還可能是因為南極長期洪水泛濫,毀了幾乎所有的史前物質文明,只有少部分文明幸存了下來,並傳給了非洲的埃及人和中東的閃米特人。
美國瑪雅文化研究專家埃裡•烏姆蘭德和克雷格•烏姆蘭德在《古昔追蹤——瑪雅文明消失之謎》 書中指出:南極洲在過去並非全部被冰層覆蓋,那裡曾經是適於人類生存的地方,那裡可能是神秘的瑪雅人在地球上生活的第一個基地。在南極洲的冰層下,很可能還遺留著他們所用的器材,甚至還會找到瑪雅人的遺體。
20世紀的一些古生物學家對南極古生物化石的研究顯示,2.5億年前的極地風貌與今天的完全不同,當時的南極附近的島嶼布滿了森林,地質學家已經發現了三種南極古老落葉植物的化石,還有很多樹葉的化石。
其實,早在1892年,一個叫做卡爾•拉森的探險家曾在南極半島尖端附近的西摩島登陸,他在這裡發現了一些已經石化了的樹木,而這些樹種只能在溫暖的地帶生長。這說明,南極洲並非與生俱來就是冰天雪地,在過去某個遙遠的歷史年代,也曾有過溫暖濕潤的歲月,有過茂密的森林和遼闊的草原,曾經是許多動物和植物的家鄉。科學家們據此提出三種猜測:第一可能是,地殼突然發生變動,引發了一場巨大的災難,洪水淹沒了整個世界,也淹沒了曾經傳播文明的王國和人民;第二種可能,有些科學家認為,南極史前文明並沒有完全消失,可能因為地球氣候發生變化,南極大陸逐漸被冰雪覆蓋,曾經的史前文明被厚厚的冰層雪藏;第三種可能就是,這種文明仍然存在,他們可能將自己的先進知識傳播給了埃及人或者閃米特人。
但是,如今南極洲14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幾乎完全被幾百乃至幾千米厚的堅冰所覆蓋。零下五六十攝氏度的氣溫,使這裡的一切都失去了活力。然而,有一個現像卻令科學家無法解釋:在這極其寒冷的世界裡竟然奇跡般地存在著一個“不凍湖”。
科學家們所發現的這個“不凍湖”,面積達250多平方公裡,科學家們對這個湖的周圍進行了考察,發現在它附近不存在類似於火山活動等地質現像。為此科學家們對這酷寒地帶如何會出現“不凍湖”感到迷惑不解。
為揭開這個謎底,前蘇聯考察隊曾深入南極進行實地考察。他們利用電波器在基地附近3000米厚的冰層下,又發現了9個“不凍湖”。這一新的發現使得人們對“不凍湖”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他們對“不凍湖”的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研究和推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見解。有的科學家提出:這是氣壓和溫度在特殊條件下交織在一起的結果。持這一見解的人指出,在這裡3000多米冰層下的壓力可達到278個大氣壓。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大地所放出的熱量比普通狀態下所放出的熱量多。我們知道冰在-2℃左右就會融化。另外,冰層還像個“大毛毯”一樣,阻止了熱量的散發,使得大地所放出的熱量得以積存,這樣在南極大陸凹部的冰就得以融化,便形成了“不凍湖”。
另有一些科學家則說得更邪乎了:在南極洲的冰層下,極有可能存在著一個由外星人所建造的“秘密基地”,是他們的“秘密基地”所散發的熱能將這裡的冰融化了。而且,這一假說似乎得到了“印證”。據俄羅斯《真理報》2006年11月14日報道,地球人類的文明可能源於萬年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而目前南極大陸則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基地。
愛因斯坦也曾認為,一萬多年前,南極不在南極點上,而位於溫帶地區。那個時候,溫度氣候均適宜的南極大陸也許曾孕育了一種高度發達的古文明。之後,南極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極點,氣候變得異常寒冷,大陸被冰雪覆蓋,南極文明也就隨之消失了。
後來,制圖家奧倫提烏斯•費納烏斯根據史料又繪制了一張地圖,並在地圖上注明了南極洲的各個河床。1949年,一支探險隊在南極洲的羅斯海附近登陸,發現了地圖上所標明的那些河床,在河床裡還有很多由河水帶來並沉積下來的中緯度細粒岩石以及其他眾多沉積物。與此同時,比利時不明飛行物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埃德加•西蒙斯、本•馮•普雷恩和亨克•埃爾斯豪特等人公開聲稱:南極洲一直存在外星人的基地。
還有一種說法顯得更加“荒謬”:南極洲有納粹德國的秘密軍事基地存在。因為“二戰”時期德國人有3項秘密計劃:制造原子彈、開發南極洲、制造圓盤狀飛行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的潛艇很可能把德國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器材運到了南極洲。而且有消息說,在1939年,希特勒曾把他的親信阿爾弗雷德•裡切爾派往南極洲進行實地考察。
針對這種離奇的傳說,西班牙的一位UFO研究專家安東尼奧•裡維拉說:“我們認為,如果德國納粹的科學家和軍人確實來到了南極洲,那麼人們就完全有理由相信,除了貨真價實的外星人的UFO外,在南極洲上很可能還存在著地球人自己制造的UFO。”
以上有關南極的種種說法,究竟哪一種更接近事實,有待人類探秘之旅的進一步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