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幾乎每一屆的美國總統都希望古巴的統治者卡斯特羅會下台。

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留下了大量的歐式建築。
然而美國總統換了一個又一個,古巴學校和政府部門卻依然掛著卡斯特羅的照片或畫像,就好像回歸前的香港和殖民地時代的新加坡的學校和政府部門都要懸掛英國女王的照片那樣。這位統治了古巴近50年的老人於2008年2月19日宣布卸下國家主席要職,古巴國會推選他76歲的弟弟勞爾,接掌他留下來的國家領袖空缺。沒有了他的古巴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呢?
古巴的城市風貌讓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歐洲國家,西班牙殖民者留下了大量的歐式建築,古巴首都哈瓦那擁有加勒比海地區最龐大、保存最完整的殖民地時代建築群。那些高大的教堂、雄偉的政府大樓和銀行、堅實的城堡,以及能工巧匠在這些建築上的精雕細刻和彩繪貼瓷,即便是在西班牙本土也都很難找到了,由此可見當年這個殖民地有多麼繁榮。哈瓦那老城區的歐式建築群在建築規模和細致程度上超越了西班牙大部分的城市,甚至可以和巴塞羅那、馬德裡一比高下,這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哈瓦那街頭樂隊。
哈瓦那的老城建在河的入海口,海岸線上有長達五英裡的海牆,主要是用來防止海嘯的衝擊。入海口兩側有雄偉的堡壘和巨大炮台,在那個大航海的年代,這座城市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岸上的炮台後建了一座巨大的廣場,廣場上面有一個巨大的銅質雕像,廣場下面是隧道,通向河的另一側。
廣場向陸地內側延伸下去,漸化作一條寬闊的馬路,馬路的中央可以讓行人走動,常有民間藝術家在那裡擺攤售賣作品。馬路的兩側分別是高大的歐式建築,這條馬路長約2公裡,盡頭是政府大廈和廣常這樣的設計和宗主國的巴塞羅那極其相似,不同的是,這裡比巴塞羅那更雄偉、龐大、細致。只可惜經濟衰弱使得經典的建築蒙上了一層陳舊的顏色,遠不如巴塞羅那絢麗奪目。
美國和古巴爭鬥了半個世紀,水火不容,但殖民宗主國留在哈瓦那的政府大廈卻和美國白宮驚人地相似,只不過在細節上哈瓦那的政府大廈要比美國白宮豐富得多了。初到哈瓦那時,我從地圖上看到市中心有一個長方形兩頭半圓的陰影,占地極大,以為是足球場或者國家體育場,後來才知道是哈瓦那的政府大廈。政府大廈門口的廣場總是相當陰涼,不是因為加勒比海缺少陽光,而是因為政府大廈太過高大,擋住了太陽的光輝。

古巴政府大廈占地頗大,氣勢磅礡。
市政大廈的四周是很大面積的歐式建築群,有富麗堂皇的酒店,有莊嚴肅穆的博物館,更多的是店鋪和民居。古巴革命成功後,這些殖民者和富人的房產被分給了中下層的市民居住,可是經過了半個世紀,這些居民的居住條件越來越糟,家庭的繁衍擴張導致人均居住面積的減小,房子年久失修也開始出現坍塌的現像。
在這些歐式建築中,藏有一個一個的小廣場,廣場中心常有花園和噴泉,是市民休閑的好地方,也是聚會之地。最吸引人的也許不是廣場本身,而是廣場上的各種街頭表演。有一個叫Vieja的廣場旁有一個將近40米高的瞭望塔,在那裡能俯瞰整個老城區。如果這還不夠,塔上有一個暗室,裡面有一架360度全方位的望遠鏡,可把四周的景致投射到暗室內的幕布上,美景盡收眼底。
簽證:新加坡人去古巴需要到雅加達申請簽證,網站:http//www.cubaembassyindonesia.or.id,
電郵:cubaindo@cbn.net.id
貨幣:古巴實行雙貨幣制,外彙券稱為cuc,1美金等於0.8cuc。還有一種貨幣叫比索,1cuc等於26古巴比索。Cuc能夠購買的商品較多,比索的用途則很少。
吃:如果在街頭吃,每頓飯大約2-5個cuc,如果在飯店吃,需要10cuc以上。古巴的食物以面食和肉為主,炒飯也很常見,偶爾有海鮮。
行:哈瓦那市內可以乘坐計程車,通常市內一段路在3cuc左右,去機場大約15cuc。火車和長途汽車通往古巴全國各地,票價從幾十cuc到100cuc不等。
沒卡斯特羅的肖像
在沒有去古巴以前,我還以為那裡卡斯特羅的頭像一定很多,但實際上在城中你幾乎看不到卡斯特羅的肖像,只在政府機構和學校門口才出現他的照片。如果你想要詳細地追尋那些革命的往事,那一定要去老城區靠近海邊的革命博物館,一樓樓梯側面的牆上掛著好幾個醜化西方領袖人的漫畫形像,許多來自歐美的游客在那裡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