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已是我第五次登上帕米爾高原了,高原依然那樣神奇,那樣令人神往。
這次我是衝著皮裡克節去的。皮裡克意為油燭,皮裡克節即燈節,是塔吉克族最具特色的節日。皮裡克節在伊斯蘭教歷的每年八月十四、十五舉行,所以也被稱為“八月節”。
我們到達提孜那甫鄉阿裡甫·夏家的時候,他們正在做節前的准備。婦女們在做油燭,她們將20~30釐米長的小木棍,外邊纏包上一層棉花,蘸些清油就做成了。做好的油燭有長有短,阿裡甫·夏介紹說:長的是家人用的,短的是祭祀祖先時點的。
5點多的時候,阿裡甫·夏家族的老老少少幾十口人聚在門口,帶著油燭和大包小包的食物,准備去祭祀祖先。
在離村不遠處有一片墓地,大家來到一個比較新的墳前祈禱,婦女們開始哭泣,並念著死者的名字,將一支支油燭插到墳上,每一支都代表家族每個人的心意。
“我聽說明天才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怎麼你們今天就來了?”我問。
“按我們塔吉克族的習俗,今天是家裡的皮裡克,明天才是墓地皮裡克。但如果家族裡有年內去世的親人,就要在家裡過皮裡克前到墓地上先來祭奠。”他說他的二哥是年內去世的,所以整個家族的人要先來祭奠他,然後再各自回家,去過家裡的皮裡克。
婦女們將帶來的食品在先祖的墳上放一些,然後大家分食,到天近黃昏時才回到家。

我和阿裡甫·夏一家圍坐在他家大廳的土炕上,炕中間是一只盛滿河沙的大盤子。只聽阿裡甫·夏呼喚著每個家人的名字,喊一個的同時就在盤中插兩只油燭,被叫者要立即應答,然後再呼喚下一個。 在老人的祈禱聲中,油燭被點燃了。老人誦讀經文,祈求真主賜福,一家老小在燭光的映射下,祝福著,歡笑著,品嘗著美味佳肴。
第二天一早,人們相互拜訪,並動手宰牲,准備即將在夜間舉行的墓地皮裡克。幾乎每家每戶都要為亡故的親人宰牲,家庭富裕的多宰,不富裕的就少宰,太困難的可以不宰,但要盡量做些好吃的,以便帶到墓地祭奠親人。
黃昏時我隨阿裡甫·夏一家來到這個村的大墓地,這裡已經聚集了三四百人。各家各戶都把帶來的食物集中在一起,煮熟的羊肉堆成了小山,還有一堆油炸的熟食。族裡的長者給所有來者主持分食。不論你帶什麼,帶來多少,這裡絕對是按人分配,人人有份。分配完後,各家蹲在自己先人的墓前祈禱、祝福,點燃獻給祖先的小油燭,這時墓地一片燈火,既壯觀又神秘。之後人們就可以帶食品回家了。
回到家,家家都在自己的房頂或大門前燃起火把,祈求真主賜福。人們還在場上燃起篝火,不斷地在火上跳來跳去,以期驅邪得福。 此時帕米爾的每個村莊都點燃著篝火,洋溢著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