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花洞又叫潛真洞,位於北京房山區南車營村,距北京城區五十公裡,距房山十五公裡,因洞體深奧神秘幫稱潛真洞;又因洞內生有絢麗多姿奇妙異常的各種各樣石花又叫石花洞。 經中外洞穴專家考查,認為石花洞內的岩溶沉積物數量為中國之最,其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也可居世界洞穴前列,與聞名中外的桂林蘆笛岩、福建玉華洞、杭州瑤琳洞並稱我國四大岩溶洞穴。 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溶洞群觀光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地學知識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9月18日,獲得“中國最佳溶洞奇觀”稱號。
石花洞洞體分為上下七層,目前僅對外開放一至四層,全長2500米。現在一、二、三、四層已全部對外開放。洞內的自然景觀玲瓏剔透、華彩多姿、類型繁多,有滴水、流水等,地質奇觀不勝枚舉.四層洞壁被鍾乳石類封閉,五層廳堂高大、洞壁松軟,並且空氣新鮮,六層以下待探。

石花洞內的自然景觀玲瓏剔透、花彩多姿、類型繁多、有滴水、流水和停滯水沉積而成的高大潔白的石筍、石竹、石鐘乳、石幔、石瀑布、邊槽、石壩、石梯田等和滲透水、飛濺水、毛細水沉積形成的眾多石花,石枝、卷曲石、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還有許多自然形成的造型,如海龜銜珠等。並有晶瑩的鵝管、珍珠寶塔、采光壁等,眾多的五彩石旗和美麗的石盾為中國洞穴沉積物的典型,大量的月奶石蓮花為在我國洞穴中首次發現。
石花洞現已形成20大景區、150多個主要景觀,各個景區遙相呼應,互為映襯。“瑤池石蓮”已有32000余年的歷史;“龍宮豎琴”堪稱國內洞穴第一幔;“銀旗幔卷”、“洞天三柱”等十二大洞穴奇觀無不令人贊嘆叫絕。石花洞的洞口開設了“世界洞穴奇觀展”,共展出世界著名洞穴景觀照片上百幅;在洞外還有“野生動物展”、“奇石展”等。


形成與歷史

石花洞岩溶洞穴資源以獨特的典型性、多樣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譽國內外。豐富的地質資源,顯示了石花洞在地質科學研究、地質科普教學和旅游觀賞中的價值。石花洞中洞穴沉積物記錄了地球的演化歷程和沉積環境的變化,是一處研究古地質環境變化的重要信息庫。石花洞石筍見證北京2650年夏季氣候變遷。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行星地球年項目負責人漢克.沙克爾考察後評價道;“參觀中國第一地質公園石花洞其樂無窮,石花洞是人們進行地學教育的良好範例”。原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視察後欣然題詞為“地下地質奇觀,溶洞博物館”。
大約在四億年前,北京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大量的碳酸鹽類物質。由於地殼運動,幾經滄桑變遷,海底抬升為陸地。大約在七千萬年前,華北發生了造山運動,北京西山就此形成。而後碳酸鹽逐漸被溶蝕成許多岩溶洞穴,石花洞就是其中之一。石花洞發育的地質年代是奧陶系馬家溝組石灰岩中,隨著地殼運動的多次抬升與相對穩定之過程,使之發育為多層多支溶洞。
公元1446年,明朝正統十一年四月,圓廣和尚雲游時發現,命名“潛真洞”,並在洞口對面的石崖上鐫刻“地藏十王”像。明景泰七年(1456年),圓廣和尚又命石匠雕刻十王教主“地藏王菩薩”佛像,安座第一洞室,則又稱為“十佛洞”(石佛洞)。因洞內石花集錦,千姿百態,玲瓏剔透,在石花洞開發期間被北京市政府定名為“北京石花洞”。
石花洞由來的傳說

月奶石

雲盆
很久很久以前,大房山麓的連泉頂峰上下來了一個叫圓廣的雲游僧人。他身披袈裟,手托缽盂,從大花嶺下到小花嶺,又沿著上茶棚的三叉口徒步來到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中(即現今的南車營村址)。
他見山澗中溪水潺潺,澗旁林木蓊郁,岸側野花漂香,微風順著山埡口徐徐吹來,樹葉嘩嘩作響田野泛著清馨,他心裡愜意極了,便甩掉袈裟,放下缽盂,掬一捧溪水清清撲在臉上,頓感暑熱 減輕了很多。然後順勢俯臥在澗旁光溜溜的岩石上任風拂面,閉目養神起來。
不知道是長途跋涉的疲勞,還是暖風吹來睡意,不一會兒僧人圓廣便鼾聲驟起。又不知道過了多久,盛暑的蟬鳴、嘈雜的鳥叫,令他驚醒,燥熱中一股清涼的氣流隱隱吹至耳畔,舒適極了。他坐起來揉揉眼睛,張大瞳孔四周望去。山澗兩側是光滑堅硬的岩石,高大的 柿樹葉隨風搖曳,發出響聲,還有澗中溪水不停歇的流著,發出嘩嘩聲,不見有異樣,然而,又一陣涼風吹過,他下意識的順著風向望去,見山溝的北側平整的大塊岩石處有一凹陷。他想大概涼氣是從那裡吹來的吧。他邊想邊站起來,向那岩層凹處走去,待至近前才發現,原來有一條岩縫,涼風陣陣從那縫隙間湧出。他把臉貼上去,涼涼的氣流輕輕的拂弄著他的臉頰,他感到舒服極了,但又覺得奇怪,這裡為什麼有如此的氣流呢?他要弄個水落石出。於是他穿上衣服,向遠處的山埡處望了望,見很遠處的綠蔭山腳有些山間農舍,便覺得去借些工具把石縫開大,或許能知道裡面的奧妙。決心已定,他便急匆匆的向山下走去。

石葡萄
午時,山裡的太陽火辣辣的照在山間的小路上背著鑿石工具的他一步一步的在山溝向上爬行,往返山下幾裡山道,已使他走的通體出汗,然而爬到上午離開的石縫處,涼氣又使得他渾身感到舒暢,這更加了他的好奇感和急切的欲望,他顧不上滿頭的汗水和往返的疲勞便掄鐵錘握鑿的在凹處乒乒乓乓地干了起來,從中午鑿到天黑,晚上借著月光也不休息的干到天亮,第二天從早上干到中午,一個桶口粗的圓圓的洞口終於被他堅韌的毅力鑿開了。他顧不上飢餓和疲勞,順著洞眼鑽了進去,穿過薄壁洞口,裡面黑漆漆的好像有很大空間,他向裡面爬著,爬著,就連鞋子蹭地都發出嗡嗡的聲響,而且風更大了,他感到周身舒適。他摸索著洞壁繼續向裡爬,大約過了個把時辰,也不知道爬進了多遠。突然,他眼前有一點點熒光越聚越大,把他的眼前照的熒熒發亮,他發現自己已經置身於一個很大很大的洞穴之中。
借著熒光他看到很多千奇百怪的景致,晶瑩透亮的柱石一排排的直抵洞頂,洞頂綴飾著各式各樣的花狀、傘狀、球狀的景物,四周遍地都是奇特的形狀的石質類盤石、柱形的裝飾物品,尤其在那大團蘭瑩瑩的亮光輝映下更顯得神奇和絢麗。他摸摸自己的頭,掐掐自己的胳膊,很疼很疼的,“一定不是在做夢,一定不是在做夢1他情不自禁的喊出了聲,太奇妙了!太奇妙了!

倒掛銀狐

石筍和石柱
喊聲在洞中久久回響,甕聲甕氣的震動著耳骨。激動之時,他同時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此住下來,終生廝守著這一神奇洞府,即便了卻自己的殘生也心甘情願。
白日裡他下山化緣,行善,夜晚間他從山下歸來以洞為家,煩悶時便走到洞穴深處,每當此時便有團團熒光環繞著他,透過那神奇的光環讓他欣賞這絕佳的美景,他陶醉了,吟詩做賦,一日竟脫口而出“仙香洞府地,潛夢入真藏”的詩句。
日後,他覺得“潛真”二字頗能代表他心中久藏的心境,後來,他干脆在洞口上側石壁的平滑光潔處,鄭重的親自鑿出“潛真洞”三個楷書大字。從此以後“潛真洞”的名稱便在當地方圓各處叫開,叫響了。
如今,時間已經匆匆的走過了 500 年的漫長歲月,滄桑的變遷也沒有磨掉它的痕跡。在當代名人趙樸初題名“石花洞”旁側,“潛真洞”三個剛健的楷書大字仍然在陽光下冉冉生輝。

石盾
景點一覽:
石花洞景區:
1.石花洞、清風洞;
2.滴水沉積:石鐘乳、石筍、石柱、吊石柱、鵝管、石塔、格狀石鐘乳;
3.流水沉積:邊石壩、石幔、石帷幕、壁流石、石梯田、石旗、鈣板、石簾、石瀑布、石壁殼等;
4.滲透水沉積:石枝、石盾、石珊瑚、石榴、石花、石葡萄等;
5.停滯水水下沉積:穴珠、水下石葡萄、水鈣膜、石燈、月奶石、晶花、石菊、石龍、多層石花等;
6.飛濺水沉積:石毛、石銀耳、石花、石珍珠、石葡萄、石珊瑚;
7.地貌遺跡景觀:轎子山岩溶峰;
8.水文景觀:口兒泉;
9.人文歷史景觀:石花洞石佛。
銀狐洞景區:
倒掛銀狐、菊花、玉兔、石筍、石柱、石旗、石帶、鵝管、石瀑布、石枝、石毛、石花、銀狐洞地下暗河。
孔水洞景區:
孔水洞、鳳凰山岩溶峰、萬佛堂泉、萬佛堂-大歷萬佛龍泉寶殿。
雞毛洞景區:
雞毛洞“白玉雲盆”、折疊層構造、北窯大廟。
以石花洞為代表的“溶洞群”,是我國北方岩溶洞穴分布最密集,也是最大的溶洞群。尤其是石花洞在國內和世界上具有幾最:洞穴層數最多(七層);洞內次生化學沉積物類型最為齊全,石盾數量最多(200余個);月奶石為全國首次發現,發育最完整;全新世石筍中發育最好的微層理,是世界上稀有的精品之一;石花洞是唯一存活有膜足硬肢馬陸穴居動物的溶洞;銀狐洞中飛濺水形成的“倒掛銀狐”為岩溶珍品、世界奇觀。
石花洞是中國北方溫帶半干旱半濕潤氣候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半干旱半濕潤地區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是北京一顆璀璨的地下明珠。
石花洞氣勢雄偉、典雅秀美,其化學沉積物既有奇特壯觀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瀑布,又有精巧瑰麗的石花、石毛、石晶、石珊瑚等,琳琅滿目、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