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我國有著無數的地名。地名的來歷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今擇要介紹如下:
1、依山、水命名。主要分以下幾種情況:(1)直接以山脈、河流、湖泊等名稱命名,如五台縣、牡丹江市、沂水縣、微山縣。(2)以山、水配上吉祥語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3)以幾座山、幾條河的首字組成地名。新泰市,西晉以前曾稱“東平陽縣”。晉泰始年間,南城侯羊祜奏本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改縣名為“新泰”。瀟湘,古鎮名,五代時置,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處瀟、湘二水合流處得名。(4)以位於山、水的方位命名。如山西省因地處太行山以西得名,雲南省因位於雲嶺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縣因縣城位於汝河之南岸得名。位於山水南北兩邊的,多用“山水的專名+陰(或陽)”命名: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如衡陽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陽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陽市因位於黃海之北得名。這一類地名還有蒙陰縣、江陰市等。此類地名中,陽字地名極多,陰字地名較少。(5)因地處河流的源頭而取名,如濟源市、沂源縣、資源縣。(6)因位於河流的尾閭而命名,如漢口、海門市、河口瑤族自治縣。(7)因靠近水或山而得名,如臨沂市、臨汾市、臨海市、江浦縣、漵浦縣、淮濱縣、濱海縣、臨朐縣、臨邛縣、臨高縣。此外,合川市古稱合州,因地處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彙合之處,1913年改稱合川縣。三水市因位於西江、北江彙流處,城臨西江、北江、珠江三條河流而得名。(8)因山脈走向或河流流向的曲折得名。這一類地名多在山水專名後面或在姓氏後面綴以灣、曲、套、圈、隅、裡等字,如河曲、河套、易家灣、苗家曲、王家圈、高裡、朱家裡莊,有的則直接用兩個此類字組成,如圈裡。
2、按地形地貌或所處地理位置命名。如平原縣因地勢平坦而得名。大窪縣因位於遼河、渾河下游,地勢低窪而得名。雲南大理的洱海,以湖形如耳得名。台灣島東北部的鼻頭角,是伸入海中的小半島,因形如鼻子尖,故名。太湖之濱的黿頭渚,是伸入湖中的半島,因形如黿頭而得名。福州東郊的鼓山,因峰頂有形狀如鼓的巨石而得名。湖北省麻城市的龜峰山,因形如巨龜得名。位於山東省平邑縣的蒙山主峰龜蒙頂,亦因形如巨龜得名。曲阜市、三門峽市、崇明縣、揚中市均屬此類。
3、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地名合並構成新地名。福建省,唐代取福州之“福”和建州之“建”置福建經略史,始有福建之名。清康熙六年(1667年),將江南省分置江蘇、安徽兩省,江蘇省由江寧、蘇州二府之首字得名,安徽省由安慶、徽州二府之首字得名。清置甘肅省,以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兩地首字而得名。1939年,以富順縣自流井及榮縣貢井合並設置市(1942年批准),取名“自貢”。1949年,將原武、陽武兩縣合並,縣名“原陽”。1951年,將西隆和西林兩縣合並為隆林縣,縣名由原來兩個縣名的末字組合而成。1952年,達爾罕旗與茂明安旗合並為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贛江上游東源貢水和西源章水在贛州彙合後稱贛江,“贛”字是由“章”和“貢”二字組合成的合體字。唐河、白河彙合後稱唐白河。新海連、旅大等舊地名,武漢、襄樊、濰坊、淄博、烏海、六盤水、高青、蘭考等現行地名均屬此類。
4、沿用舊地名。有以下兩種情況:(1)沿用古國名作縣、市名。孔子的故鄉曲阜,是魯國的國都,所以曲阜古時候曾稱魯縣。孟子的故鄉鄒國(本作邾國,周朝改稱鄒國),秦時置縣曰鄒縣(今鄒城市)。諸葛亮的故鄉琅琊郡陽都縣(在今山東省沂南縣南部),曾是春秋時期一個小國——陽國的國都。莒縣、滕州市、郯城縣都是以古國名命名的。(2)以本地不同歷史時期的幾個地名的首字組成新地名。德平為山東省舊縣名,此地漢朝為平昌縣,魏屬安德郡,五代後唐時從郡、縣名中各取一字,名曰“德平”。
5、以村莊名作鄉、鎮名,以村鎮名作市、縣名。在我國,絕大多數鄉鎮都直接用鄉鎮政府駐地村莊名稱命名,因此,這裡就不再舉例了。以村鎮名作市、縣名的,在全國也為數不少,諸如石家莊、棗莊、鶴壁、駐馬店、東營、景德鎮、姜堰、辛集、張家界。
6、析置縣以位於母體縣的方位命名。萊西縣由萊陽縣西部析置(如今二者均撤縣設市)。如東縣由如皋縣(今市)東部析置。沂南縣,1939年由沂水、蒙陰兩縣南部析置時,稱南沂蒙縣。後來,因為中國縣名的專名大多為兩個字,為了趨同,考慮到縣境大部為原沂水縣南部,所以改稱沂南縣。以後,雖然將轄區中蒙陰部分劃出,臨沂、莒縣、費縣三縣的部分區域劃入,但“沂南”一名相沿未改。
7、因曾是歷史上府、州、縣等的治所而得名。如山東省東平縣的州城鎮、舊縣鄉,蒙陰縣的故縣村,貴州省安順市的舊州鎮,湖北省蘄春縣的蘄州鎮,湖北、雲南等省的數個“巡檢司”,以及遍布全國的以“城子”命名的村莊。
8、因鄰近邊界而得名。四川省鹽邊縣因鄰接雲南省而得名。張家界原是一個村莊,因位於大庸、桑植、慈利三縣交界處而得名。莒南縣有三界首村,鄆城縣有五界首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靖邊、界首、界上、鐵山界、界化壟、黃洋界、界河、界牌等地名均屬此類。
9、以工礦業生產場所命名。大冶市因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得名。煙台市芝罘區世回堯村原名石灰窯,相傳唐代有人在此建窯燒石灰,故名。左雲縣政府駐地是梁家油坊村。萊蕪市境內以“冶”字命名的村極多,新中國建立後,地質勘探人員以這些帶有“冶”字的村名為線索,運用現代化的勘探技術,找出了眾多的鐵、銅、金、鉛礦,該市鐵礦已探明儲量6.5億噸,列華東地區之首。
10、以商貿業經營場所命名。“集市”是農村或城市中定期買賣貨物的市常不少地名就是以“集”或“市”命名的:北方,尤其是蘇魯豫皖交界地區,以“集”字命名的居民點極多,如符離集、青?集;南方,尤其是湘鄂地區,以“市”字命名的居民點極多,如津市、沙市、文家市。“務”是宋代官設貿易機關和場所,宋元俗語對酒店也通稱酒務。部分“務”字地名至今仍在使用,如楊稅務、河西務、商酒務。
11、以農業活動場所命名。墾利縣因過去曾被稱作墾區和利津窪而得名。莒縣的劉家菜園,沂南縣的柳行、栗林、柿子嶺、栗子溝、菜園、桃峪、杏峪子等村名均屬此類。
12、以氣像情況命名。此類地名以該地的風、雨、雪、雹、雷電等氣像情況的多發性而命名。沂南縣風鳴口村地處山峪出口,這一帶荒山較多,植被較少,夏季易發生龍卷風,其危害面積雖小,但風力大,一般在10~12級之間,且伴有暴雨,破壞性十分嚴重,因此,人們將村名定為“風鳴口”。
13、以交通、驛站、遞鋪、旅店等命名。如雙堠、驛道(萊州市轄鎮)、驛頭、龍泉驛、官塘驛、呂亭驛、遞鋪(安吉縣人民政府駐地)、五裡鋪、十裡鋪、二十裡鋪、三十裡鋪、四十裡鋪、駐馬店、張店。
14、因關塞、港口而得名。如張家口、玉門、山海關、營口、龍口、廈門、海口、風陵渡、天津、孟津、碼頭(郯城縣一鎮名)。
15、以軍事活動場所和駐兵的地點命名。此類地名後面多帶有衛、所、屯、營、寨、哨等字,如威海衛、石臼寨備御千戶所(簡稱石臼所)、黃家屯、王家營(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駐地)。
16、由宗教產生的地名。古時候,道教、佛教的廟宇極多,遍布城鄉各地。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大川附近自然少不了廟宇。因此,宗教地名遍布中國各地。沂南縣的現行地名中,就有金佛院、青駝寺(漸稱“青駝”)、夏孟寺、洪觀寺、皇上寺、觀音寺、龍泉寺、白衣安、黑山安、大安、小安子、門家安子(上述五個“安”字均由“庵”字演變而來)、大庵、庵子溝、廟嶺、廟子山、廟子山頭、廟前車畽、上佛注下佛注田家佛住等村名,廟山、朝山等山名。
17、以水利工程命名。如都江堰市、青銅峽市。
18、以朝代名稱命名。三國吳置吳興郡,勸吳國興盛”之意。晉安,晉朝置縣,意為“晉朝平安”。安丘市在唐朝和後唐曾兩次改稱“輔唐縣”。
19、因皇帝年號命名。東漢建安初年,分侯官縣置一新縣,取名“建安”。上海市嘉定區,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縣,故名。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升南平軍置州,取年號首兩字“太平”為名,治當塗(今縣)。
20、因帝王的活動場所命名。山東省魚台縣因縣北有魯隱公觀魚台得名。河北省圍場縣因境內有木蘭圍場得名。
21、根據歷史典故、民間神話傳說、文學作品命名。《左傳》記載,魯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隱於綿上山中而死。介休縣由此得名。在古臨沂,王祥、王覽的故裡稱孝友村,顏含的故裡稱孝悌裡,這一帶的鄉名叫孝感鄉。孝婦河因發源於北齊孝婦顏文姜的家鄉(今淄博市博山區)而得名。湖北省孝感市因文學故事人物董永得名。古代傳說東海有神山,名曰蓬萊山。漢武帝曾於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到山東蓬萊地方望海中蓬萊山。唐時以此置蓬萊縣。桃源縣因東晉詩人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而得名。
22、以古代帝王將相的墳墓命名。黃陵縣,因是黃帝陵墓所在地,故名。湖南省酃縣,一因境內有炎帝陵,二因“酃”字生僻難認,所以今改稱炎陵縣。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在槐裡縣(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南)茂鄉築茂陵,並遷戶置茂陵縣。治今興平東北。武帝死後葬此。山東省沂南縣南寨、北寨二村原是一村,名叫墓塚村,因村內有一座“將軍墳”而得名。這座將軍墳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沂南北寨漢墓群中的一號墓——北寨漢畫像石墓。
23、以重大活動命名。文登市境內有文山,秦始皇東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論功頌德,故名。大慶市,其前身是1959年國慶十周年時設置的大慶油田,1960年設安達市,1964年改稱安達特區,1979年改稱大慶市。
24、以動詞、形容詞命名。以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命名的有懷柔縣、息訟莊、前進、建設等。沂南縣政府駐地界湖鎮的“界”,就是動詞,意思是劃分。魯中南方言稱地勢低窪的平原為“湖”。界湖村位於低窪處,村莊將湖分為東湖和西湖,所以村名叫“界湖”。“界湖”的意思就是“界為二湖”。以形容詞命名的有興隆縣、富裕縣、熱鬧、光明等。有趣的是,有的地名具有動詞和形容詞雙重詞性。如聯合村、團結。
25、以名人的姓名作地名。焦山,在江蘇省鎮江市東北。相傳東漢末焦光隱居於此,因而得名。商河縣,《太平寰宇記》載:“漢鴻嘉四年,河堤都尉許商鑿此河,以紓水患。民懷其德,故曰商河。”“商河”原寫作“?河”,1086年改為商河縣。我國現行地名中,以人名命名的,多是革命烈士的姓名或字號,如中山、黃驊、尚志等市名,志丹、左權、靖宇、子長等縣名,弼時、開慧、劉胡蘭、少雲、歐陽海等鄉鎮名,中山路、中山碼頭、中山公園、魯迅公園、張自忠路等城市地名。用古代名人姓名、字號、封號等作地名的有樊噲、曹娥、成吉思汗(元太祖鐵木真1206年被推為大汗,稱成吉思汗)等村鎮名,孟良崮等山名,閔子騫路等城市街道名。此外,在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重要領導人石達開的家鄉廣西貴縣(今貴港市),還建有達開水庫。
26、因境內物產資源得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溫泉縣和墨玉縣,前者因境內多溫泉得名,後者因特產黑玉石得名。這類地名還有銅陵市、鹽池縣、石棉縣、金嶺回族鎮等。
27、用動物名稱命名。如雞西、鶴崗、雙鴨山、石獅、虎林、望天鵝、狼窩溝、蛇島。
28、以植物名稱命名。菏澤市城區稱牡丹區,因“菏澤牡丹甲天下”而得名。平陰縣玫瑰鎮因盛產玫瑰得名。這類地名還有水曲柳、葡萄、槐抱榆(安丘市車莊鄉一村名)、榆林、榆社、榆中、榆樹、柳林、柳河、柳城、樺川、樺甸、樺南、梨樹、桃園、楊柳青等。
29、以置縣時流行的名詞術語命名。如1929年設置的博愛縣。此類地名還有民豐、民權、民勤等縣。
30、以吉祥嘉言命名。昌樂縣以昌盛安樂之意命名。日照市,宋置日照鎮,取海隅日出先照之意。承德市、常德市、嘉禾縣、禾興縣都屬這一類。
31、中華民族歷來向往和平,祈求社會安定,所以,我國多用“安”、“定”、“寧”等字命名地名。西藏芒康縣,清末曾設寧靜縣,勸安寧、平靜”之意。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分子發動武裝叛亂。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20~22日解放軍駐藏部隊平息了叛亂。1960年江卡宗(即芒康宗)與鹽井宗合並為寧靜縣(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後,改名芒康縣)。此類地名還有西安、南寧、長治、太平等。
32、因異地同名改名。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舊名清河縣,1914年,為避免與河北省清河縣同名,改稱淮陰縣。淮陰市在1951~1958年、1964~1983年曾稱清江市,因和江西省清江縣(今樟樹市)同名,1983年改稱淮陰市(後來,淮陰地區撤地設市,淮陰市升格為地級市,因淮陰市所轄的淮安市是周恩來同志的故鄉,所以,地級淮陰市改稱淮安市)。
33、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為了搞好同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而命名或改易地名。安東市、安東縣於1965年分別改稱丹東市、東溝縣(今東港市)。友誼關,一稱大南關、界首關、雞陵關。明初置鎮南關,1953年改睦南關,1965年改友誼關。幾次改易得美名,堪稱“推敲”之佳話。
34、有些地名用字,因為生僻難認,已經國務院批准更改。如黑龍江省鐵驪縣改鐵力縣,陝西省鄠縣改戶縣。詳見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64年編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986年10月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附錄。
35、因避諱而改名。三國吳時,孫權的孫子孫皓即位,避其父孫和諱,改禾興縣為嘉興縣。南京市在西晉時名建業,後改名建鄴,建興元年(313年),因避愍帝司馬鄴諱,改名“建康”。
36、因魯魚亥豕等偏旁部首因素造成的地名。如成武縣,漢高祖劉邦到此地,以武功告成,改楚邱縣為成武縣,明朝洪武初年鑄印局將“成”字誤增提土旁兒印成“城”字,成為城武縣,於是沿用了數百年,直到1958年才又改為成武縣。
37、因其他原因改動的地名。1965年,根據周恩來總理建議,國務院決定將僮族的“僮”字改為“壯”。取其健康之意,又免誤讀。廣西僮族自治區相應改成廣西壯族自治區。兗州市,秦置瑕丘縣,宋避孔子諱改瑕縣,金因瑕為疵瑕義,以城西嵫山改為嵫陽縣,明朝成化年間因城中發生數起火災,欲以水壓之,改嵫陽為滋陽。兗州解放以後,城區劃為兗州市,鄉村稱滋陽縣,1948年11月,市、縣合並,仍稱滋陽縣。1958年並入曲阜縣,1962年改設兗州縣(1961年批准)。
38、以移民的祖籍命名。東晉時期,中原地區的人口大量南遷,這些南遷的人叫做僑人。僑人多是按宗族、鄉裡相聚而居。統治者為了控制僑人,也為了維護僑姓士族的利益,在僑人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置與僑人的籍貫同名的州、郡、縣及其行政機構,叫做僑置。如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僑立徐州,江乘(今江蘇句容北)僑立琅琊郡及臨沂縣。明初從山西遷往山東、河北的移民,歷代由福建遷往台灣的移民,由中原遷往東北三省及新疆的移民,也有很多人因懷念故土,熱愛家鄉,而以他們的祖籍命名自己的落腳點。
39、以姓氏命名。如張家口、張家港、張家界等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店區,浙江省蘭溪市的諸葛鎮。據研究姓氏學的資料介紹,中國張姓人口有一億多,是人口最多的姓。所以,冠以“張”字的地名極多。地名學和姓氏學的研究結果正好吻合。
40、以數字命名。如一面坡、二連浩特、三原、四平、五大蓮池、六枝、七台河、八所、九江、十堰、百色、千乘、萬州。
41、以顏色命名。紅水河,西江上游的別稱。因兩岸多紅色土,水色紅褐,故名。此類地名還有紅山、紅石莊、長白山、丹霞山、黑戈壁、黑虎泉、綠島、白山黑水等。
42、以方位命名。如察哈爾右翼前旗、中旗、後旗,阿拉善左旗、右旗,左雲縣,右玉縣,清漳東源、清漳西源,濁漳北源、濁漳西源。
43、以著名風景區或革命紀念地命名。大庸市境內有張家界國家級森林公園,故改稱張家界市。韶山衝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的故鄉、著名的革命紀念地,因此設置韶山市。此類地名還有井岡山、武夷山、秦皇島等市名。
44、以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譯成漢語言文字的地名。其中,既有音譯地名,又有意譯地名;既有現代少數民族語地名,又有古民族語地名。如哈爾濱,滿語意為“曬魚網的場子”。同江,赫哲語意為“老屋”。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拉薩,藏語意為“聖地”。藏語“森格藏布”,意為“獅口河”,今譯成“獅泉河”。藏語“朗欽藏布”,意為“像嘴河”,今譯成“像泉河”。
45、在文學作品中,常以本地的古地名代指寫作時的地名。沂水縣,古代曾稱東莞縣,所以,明末清初篆刻鑒別家周亮工《過東莞,武、劉二孝廉載酒,談花之寺為沂之勝境,同楚中劉公蕃賦》詩,即以“東莞”代指沂水縣,這是為了避免和“沂之勝境”的“沂”(即“沂水”)重復。
46、地名除正名外,還有別稱。濟南市的泉水全國聞名,所以濟南又稱泉城。古時舜耕於歷山,濟南市位於歷山之下,故又稱“歷下”。拉薩終年日照強烈,有“日光城”之稱。成都市,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錦官城。後人以錦城、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名。唐杜甫《蜀相》詩:“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又稱芙蓉城。此外,福州別稱榕城,廣州稱五羊城、穗城,或簡稱羊城、穗,紹興別稱鑒湖,鞍山稱鋼都,個舊稱錫都,蘇州有“東方威尼斯”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