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小說出現於先秦時的地理名著《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
我國小說集是魏晉人所作的志怪小說集《列異傳》。
我國最早的小說總集是成書於宋太宗太平興國(976—983)年間的《太平廣記》。共有500卷,分92大類,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說資料。
我國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作的《水滸傳》。
我國最早的著名長篇歷史小說是元末明初羅貫中作的《三國演義》。
我國最長的歷史小說是蔡東藩在1916—1926年間編寫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共1040回,600萬字。
我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於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的《狂有日記》。
我國第一部小說史是魯迅寫的《中國小說史略》。
我國新文學中最早的一篇著名歷史小說是郁達夫於1922年寫作與發表的《采石磯》。
我國最早的詩歌是上古時代的《彈歌》。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春秋時的《詩經》。
我國最早的長抒情詩是戰國時屈原的《離騷》。
我國最早的敘事詩是東漢時的《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部以作家個人選編成書的詩集是西漢劉向輯的《》楚辭,收有屈原、宋玉等人的辭賦16篇。
我國文學史上詩作留存最多的大詩人是南宋的陸游,他的《劍南詩稿》存詩9300余首。
我國最大的詩歌集是清康熙時騙纂的《全唐詩》,共900卷,收唐、五代詩48900余首,作者達2200余人。
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詩文總集是南朝蕭統(昭明太子)編選的《文遜,分為38類,共60卷,700余篇(首)。
我國最是的詩歌評論是南朝梁鐘嶸撰的《詩品》。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話,是北宋歐陽修撰的《六一詩話》。
我國的第一部新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
我國的第一篇文藝批評文章是漢魏時曹丕的《典論.論文》。
我國的第一部文藝批評著作是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
我國最早的刊有文藝內容的鉛印雜志是1843年在上海出版的月刊《六合叢談》。
我國最早最完備的韻書是宋朝陳彭年等編寫的《廣韻》,收字26194個,注文191,692字,分206部。
我國古代最早的笑話專書是三國魏時邯鄲淳撰的《笑林》,原書已失,現存20多則。
我國的類書之冠是宋太宗時的《太平御覽》,共1千卷,分55門。
我國最早的春聯是公無934—938年間後蜀的國君孟昶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我國最早的詞典是成書於西漢時的《爾雅》,全書十三卷。
我國最早的字典是東漢時許慎的《說文解字》,共收單字9353年,異體字1163個。
我國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是《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個。
我國最早把殷墟甲骨文搜集拓印編輯成書的是《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書名為《鐵雲藏龜》,1903年出版。
我國最早的戲曲演員是春秋時楚國人優孟。
我國最早的戲劇、雜技、舞蹈出現於西漢的“百戲”中。
我國古代最早的劇場是東漢時期建在洛陽城西的“平樂觀”,僅供宮廷使用。
我國民間最早的劇場是宋代出現的“勾欄”,最大的可容觀眾數千人。
我國最早的戲曲劇目是漢代的《東海黃公》。
我國第一出帶有批判現實主義內容的劇目是南北朝時的《踏搖娘》,表現封建夫權壓迫下婦女的痛苦生活。
我國現存最古的劇本是南宋時的《張協狀元》。
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全面的戲曲理論著作是清朝李漁所著的《閑情偶寄》。
我國第一部戲曲史是清末民國初王國維所著的《宋元戲曲考》。
我國最大的流行最廣的戲曲種是京劇。
我國第一部被介紹到歐洲的中國戲劇是《趙氏孤兒》。
我國最早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是包天笑在1911年譯的《威尼斯商人》,當時譯名《女律師》,發表在當年上海城東女學社編輯的《女學生》年刊上。
我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最多的是朱生豪,他用十年時間(1935—1944),譯了31種。
我國最早的戲劇雜志是辛亥革命前夕,“上海大舞台叢報社”編輯出版的《二十世紀大舞台》。
我國最早的電影是1905年北京豐泰照想館攝制的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中的《請纓》、《舞刀》、《交鋒》三本。
我國第一個電影女演員是嚴珊珊,在1913年華美影片公司出的《莊子試妻》中飾使女。
我國第一個電影女導演是謝采真,在1925年南星影片公司導演盧祖同編的《孤雛怨聲》。
我國第一個電影女編劇是濮舜卿,1926年編故事片《愛神的玩偶》,由長城畫片公司出品。
新中國最早的國產故事片是《橋》,由東北電影制片廠(“長春電影制片廠”前身)於1950年拍攝。
中國最早的繪畫是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西安半坡彩陶盆上的陶器畫。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幅帛畫是1949年在我國長沙東南郊陳家大隊楚墓中出土的“人物夔鳳帛畫”。
我國現存最早的壁畫是河南洛陽蔔秋墓壁畫,創作於公元前86—前49年(西漢昭、宣帝時)。
我國最早的連環圖畫是魏朝的“魏武定九十大選像記”,上面刻著十二幅釋迦牟尼的故事。
我國最早的山水卷軸畫是隋朝(六世紀前後)展子虔畫的《游春圖》。
我國最早的一幅反映各族人民要求統一團結願望的畫卷是初唐畫家閻立本(公元七世紀)畫的《步輦圖》,描繪了貞觀15年(641年)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來迎文成公主入藏時情景。
我國最早的版畫是公元868年(唐鹹通九年)雕刻的《金剛經》扉頁上的一幅木刻版畫《說法圖》。
我國最早的一本畫史是唐代張彥遠於847年寫的《歷代名畫記》共十卷。
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風俗畫是宋朝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畫卷長525釐米,其中有人物550余人,牲畜50多頭,船只20多艘,還有房舍、店鋪等。
最早傳入我國的一幅油畫是在明末清初一位意大利的傳教士利馬竇帶來的,畫中畫的是聖母懷抱聖子。
我國第一個赴西方學習美術的人是廣東畫家李鐵夫,他生於1869年,1887年十八歲時赴英國阿靈頓美術學院,卒於1952年。
我國最早的美術專門學校是著名畫家劉海粟於1912年在上海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
我國最早的畫報是1874年創刊於福州的《小孩月報》。
我國最早的現代美術展覽會是1919年在蘇州舊皇宮內舉辦的“蘇城賽畫會”。
我國最早的色粉畫是畫家顏文梁於1919年在蘇州畫的《畫室》。
我國現代第一個進行木刻創作的是畫家胡一川,時間在1929年前後。
我國最早的漫畫雜志是1931年由畫家時淺予、張光宇等人編的《上海漫畫》。
我國最大的石窟是建於二世紀(北魏)的大同雲崗石窟,有大窟21個小窟幾十個,連綿一公裡以上,雕有大小石佛十萬個以上。
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代書法真跡是公元三世紀後期西晉陸機的《平復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