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火星藍莓為隕石殘余 非古代有水證據

天文

導讀 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車在“奮進”隕石坑附近發現的彈珠形藍色奇異物體,被形像地稱之為“火星藍莓”。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藍莓”不過是小隕石在穿過火星大氣層過程中分裂後留下的殘余,無法證明火星古代曾出現流水。科學家一度認為這些“藍莓”是一個重要證據,證明幾十億年前的火星地表曾出現流水。但根據夏威夷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 ...

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車在“奮進”隕石坑附近發現的彈珠形藍色奇異物體,被形像地稱之為“火星藍莓”。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藍莓”不過是小隕石在穿過火星大氣層過程中分裂後留下的殘余,無法證明火星古代曾出現流水。
科學家一度認為這些“藍莓”是一個重要證據,證明幾十億年前的火星地表曾出現流水。但根據夏威夷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火星藍莓”不過是小隕石在穿過火星大氣層過程中分裂後留下的殘余,無法證明火星古代曾出現流水。
在“火星藍莓”內,科學家發現大量赤鐵礦,說明它們在地下水穿過多孔岩過程中形成。水流能夠導致一系列化學反應,促使鐵礦變成小球。不過,這一理論無法解釋“藍莓”的尺寸為何較校
研究人員發現一顆直徑1.6英寸(約合4釐米)的隕石能夠產生1000顆直徑0.16英寸(約合4毫米)的小球,分布在面積廣闊的區域內。

據國外媒體報道,10年前,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車在“奮進”隕石坑附近發現彈珠形藍色奇異物體,被形像地稱之為“火星藍莓”。科學家一度認為這些“藍莓”是一個重要證據,證明幾十億年前的火星地表曾出現流水。但根據夏威夷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火星藍莓”不過是小隕石在穿過火星大氣層過程中分裂後留下的殘余,無法證明火星古代曾出現流水。“機遇”號項目組首席研究員史蒂夫-斯奎爾斯表示:“這些物體的外部似乎易碎,中部則較為柔軟。它們的密度、結構和構成均存在差異,分布也不同。因此,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質學謎團。”一種理論認為火山噴出的岩漿形成了這些小球,而不是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在“火星藍莓”內,科學家發現大量赤鐵礦,說明它們在地下水穿過多孔岩過程中形成。水流能夠導致一系列化學反應,促使鐵礦變成小球。不過,這一理論無法解釋“藍莓”的尺寸為何較校夏威夷大學科學家在發表於《行星與空間科學》雜志上的研究論文中指出,隕石撞擊是一種更令人信服的解釋,能夠解釋“火星藍莓”的外形和構成。研究領導人阿努帕姆-米斯拉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約瑟夫-本寧頓-卡斯特羅的采訪時說:“這些小球的任何一種物理特性都與凝固模型不匹配,但隕石理論能夠解釋它們的所有特性。”夏威夷大學科學家的研究論文將目光聚焦這些火星赤鐵礦石的一致性。絕大多數“火星藍莓”的直徑都在0.16英寸(約合4毫米)左右,通常不超過0.24英寸(約合6.2毫米)。米斯拉教授指出“火星藍莓”的尺寸差異可以用隕石撞擊解釋。研究人員發現一顆直徑1.6英寸(約合4釐米)的隕石能夠產生1000顆直徑0.16英寸(約合4毫米)的小球,分布在面積廣闊的區域內。然而,這一理論同樣引發爭議。一些科學家指出這一理論未能參考一些關鍵因素。紐約石溪大學地球學家蒂莫西-格洛奇在接受《國家地理雜志》采訪時說:“雖然某些物體會在穿過火星大氣層過程中熔化,但這些小球並非在一些高溫事件中形成。”格洛奇指出“機遇”號對“火星藍莓”進行的分析顯示這些小球在低溫過程中形成。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