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太空圖片

天文

導讀1月14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國家地理近日公布一組近期的最佳天文圖片集。包括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的火星圖像,以及超新星遺跡的最新圖像等等。這張照片於1月6日發布,其由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觀測陣列(ALMA)獲齲圖像展示的是一個超新星遺跡SN 1987A,這是一顆恆星爆發之後留下的殘骸,發出明亮的光芒。SN 1987A超新星遺跡是自1604年約翰尼斯·開普勒所描述 ...

1月14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國家地理近日公布一組近期的最佳天文圖片集。包括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的火星圖像,以及超新星遺跡的最新圖像等等。
這張照片於1月6日發布,其由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觀測陣列(ALMA)獲齲圖像展示的是一個超新星遺跡SN 1987A,這是一顆恆星爆發之後留下的殘骸,發出明亮的光芒。SN 1987A超新星遺跡是自1604年約翰尼斯·開普勒所描述的那顆超新星之後,人類觀測到距離最近的超新星事件,被發現數十年以來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們關注的目光。照片上看,這個超新星遺跡的四周被綠色和藍色的色彩圍繞,這是大量散落擴散開的塵埃物質,其中包含有硅,氧和其它新形成的元素。歐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們估計認為這一塵埃雲中至少包含有1/4個太陽質量的物質。
這張照片拍攝於1月2日,這裡是世界古代建築奇跡之一的印度泰姬陵。在這張延時攝影圖像上,一輪夕陽正緩緩下沉。盡管這一幕看上去充滿的平靜安詳,但這是表像。天文學家們從伽利略時代便知道太陽並不平靜。尤其是現在正值太陽活動高峰期,不斷出現的太陽黑子和耀斑爆發擾動著太陽表面。就在上周,太陽表面發生一次劇烈的物質爆發事件,即所謂“日冕物質拋射”(CME),並且其爆發時的方向幾乎正對著地球。這場爆發在地球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引發強烈極光現像,不過這次的爆發並未如很多愛好者們所預期的那樣抵達更低的緯度。
這張照片公布於1月9日。在或許是太陽系最大的地形破碎帶,夕陽灑在火星這片支離破碎的土地上,印照出它古老的地貌。這裡是“提托努利林峽谷”(Tithonium Chasma),是著名的火星水手號峽谷的一條分支。後者延伸超過2500英裡(約合4000公裡),在火星地表切割出一條明顯的疤痕。在這張由火星勘測軌道器(MRO)傳回的圖像上,可以看到淺色和暗色的不同沉積物質堆積在溝壑之中。天文學家們認為這些山脊上刻蝕的細微溝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火星自轉軸傾角的變動。在地質歷史早期火星的自轉軸傾角曾經從50度轉變為今天的25度左右,這一變動的過程中可能造成了火星冰層的融化並引發水流對地表的侵蝕。
1月5日,一枚火箭托舉著衛星從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顆衛星名為GSLV D5,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研制,還首次應用了低溫發動機技術。由此,印度成為全球第六個掌握這一先進技術的國家。此前,僅有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和中國擁有這樣的技術。(晨風)現在訂閱《華夏地理》iPad/iPhone版交互雜志僅需98元/年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