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科學展望:從轉基因猴子到抗癌新藥

科技

導讀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探測器1月6日消息,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報道,我們已經迎來嶄新的2014年,在新年之際,作為國際頂尖的科學類綜合期刊,英國《自然》雜志對新一年內科學各個領域可能將會取得的重要進展進行了預測和展望。轉基因猴子目前國際上有幾個研究組,其中包括由日本東京慶應義塾大學遺傳學家佐佐木恵裡教授以及干細胞生物學家岡野榮之教授領銜的一� ...


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探測器
1月6日消息,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報道,我們已經迎來嶄新的2014年,在新年之際,作為國際頂尖的科學類綜合期刊,英國《自然》雜志對新一年內科學各個領域可能將會取得的重要進展進行了預測和展望。
轉基因猴子
目前國際上有幾個研究組,其中包括由日本東京慶應義塾大學遺傳學家佐佐木恵裡教授以及干細胞生物學家岡野榮之教授領銜的一個研究組,這些科學家們希望通過轉基因方式得到具有先天性免疫系統缺陷或大腦異常病變的靈長類動物。但這樣做勢必將引發倫理道德問題,但僅從醫學研究上來看這樣做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因為它將讓我們有望更好的尋找適用於人體的疾病療法,傳統采用的小白鼠畢竟難以真實模擬人體特征。這項研究將有可能應用到所謂的CRISPR方法,這一方法在2013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空間探測器
在2014年,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探測器將有望成為人類首個在彗星表面釋放著陸器的探測計劃。如果一切順利,這顆探測器將在今年的11月份發射著陸器登陸“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今年火星也將非常忙碌,美國宇航局的MAVEN探測器以及印度發射的火星飛船都將今年9月份前後抵達這顆紅色行星。而與此同時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則將繼續在火星地表開展它的考察工作,在今年這輛火星車將有望抵達其任務目標區域,即5500米高的艾裡斯火山(Aeolis Mons)的斜坡,在那裡它將開展尋找水的工作。回到地球,美國宇航局將會發射一顆專門的探測器,用於監視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神經系統研究
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家米格爾·尼古勒裡斯(Miguel Nicolelis)開發了一種可以由大腦控制的外骨骼系統,他希望借助這一技術,能讓脊椎損傷而導致癱瘓的患者能開出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第一個球。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正在致力於嘗試將癱瘓患者的大腦神經與癱瘓區域直接連接,而不是與機械臂或外骨骼相連。在基礎研究領域,今年美國和歐洲的大型研究計劃將給予這方面的研究大量資助,如歐洲的“人類大腦計劃”等等,這些消息都讓科學家們感到興奮。
抗癌新藥
在制藥領域,2014年大家的目光都聚焦於兩種相互競爭的新藥的實驗結果。這兩種藥物都旨在利用調動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達成抗擊癌症的目的。這兩種藥物分別是“nivolumab”和“lambrolizumab”,它們的作用機理是阻斷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的存在阻止了人類自身免疫系統的T細胞攻擊腫瘤。在早期試驗中,一些惡性黑色素瘤患者顯示的治療效果要優於“ipilimumab”,後者是2011年研發推出的一款作用機理相似的抗癌藥物。
新型太陽能板
鈣鈦礦材料制作的半導體能將光能轉化為電能。這種材料非常便宜,並且已經顯示出超過15%的轉化效率,而此前在2009年時這一效率還僅有4%左右。在2014年,這項技術的轉化效率很有可能將進一步提升,或許能達到20%,這將接近傳統商用硅晶板的太陽能轉化效率下限。一個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組還設想開發不含鉛的鈣鈦礦太陽能板材料。
艾滋病患者的希望
2013年,兩個研究組發現一種光譜抗體能迅速清除猴子體內的一系列艾滋病病毒。今年,這項療法將被首次在人類艾滋病患者身上進行實驗,最快將在今年秋天得到結果。與此同時,去年有一例新生兒攜帶艾滋病病毒的案例被成功治愈,因此今年或許將嘗試推廣當時采用的治療方案,即在嬰兒出生時為期注射大劑量的抗逆轉錄酶病毒藥物。
微型DNA測序裝置
一種名為“生物納米孔”的新技術預計將在今年正式問世並推向市場,此前這項技術已經經歷長達數十年的開發。這項計劃將可以實現對DNA序列的快速測定。總部設在英國牛津的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將在2014年推出一款U盤大小的一次性測序器,可以被科學家們用於快速DNA序列檢測。這種設備的檢測效率將比此前大大提升,並將可能有能力檢測混合的細菌基因樣品,並實時給出檢測結果。
關注氣候變化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將在今年11月份完成其第五次評估報告。該委員會第二和第三工作組的主要關注點將是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以及人類社會將如何適應或減輕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與此前單純的談判不同,此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希望今年9月份在紐約召開的會議上各國能達成“大膽的”減排協議。另外,
宇宙學研究新進展
今年,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望遠鏡預計將會發布有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偏振性的研究數據。這種神秘的特征被認為是由於宇宙暴漲造成的,這是宇宙在大爆炸之後經歷的一段短暫的快速膨脹期。如果能確認探測到這一特征,那麼其細節將提供有關宇宙引力波殘留的線索,科學家認為其造成了早期宇宙的時空擾動。
干細胞研究
一個日本研究組將在今年開始使用“誘導性多功能干細胞”(iPS)開展首次臨床試驗,但得到初步的實驗結果尚需時日。與此同時總部設在美國加州聖莫妮卡的生物技術公司“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稱他們將公布利用人體胚胎干細胞進行的兩項實驗的科學數據,這是美國監管機構唯一核准的利用人體胚胎干細胞進行的有關實驗。這兩項研究涉及注射剝離干細胞的視網膜細胞到大約30人的眼中,這些人患有一到兩種無法治愈的退行性失明疾玻
現在訂閱《華夏地理》iPad/iPhone版交互雜志僅需98元/年

精選文章: 科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