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9日消息,這是一種看起來很像羚羊的牛科物種,生活在老撾和越南的原始森林中。近十四年來,中南大羚(學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的行蹤一直讓研究者們迷惑不已。不過,本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了一個消息稱,在今年九月份,該組織與越南政府於安南山脈中部布置的感應遙控相機,拍攝到了這種極其稀有的哺乳動物。
盡管獲得的照片只是富有顆粒感的黑白圖片,但考慮到上一次拍到中南大羚還是在1999年(地點在老撾),因此這些照片顯得更加彌足珍貴。“當團隊第一次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世界自然基金會駐越南的負責人範玉霆(Van Ngoc Thinh)在聲明中說,“中南大羚是東南亞動物保育工作者的‘聖杯’,因此這一發現讓人興奮不已。”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聲明稱,1992年,科學家在老撾與越南的邊界第一次發現了中南大羚,這是50多年來科學上發現的第一種大型哺乳動物。由於中南大羚非常罕見,它們還獲得了“亞洲獨角獸”的別稱,當然這只是別稱而已,它們的頭上長的還是一對角。行蹤的隱秘也使科學家很難了解它們的基本生物學特征以及種群數量。據史密森學會雜志的一份報告稱,有人估計中南大羚的總數量在250頭到300頭之間,但這一數據主要是基於對當地村民的采訪結果,以及狩獵的戰利品。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中南大羚被列為“極度瀕危”。在老撾和越南的密林中,它們經常陷入獵人們為捕捉亞洲黑熊或馬來熊而設置的陷阱。由於主干道建設造成的棲息地碎片化也在威脅著中南大羚的生存。在中南大羚的分布範圍內,越南政府已經設置了自然保護區,並且禁止在保護區內進行的一切捕獵活動。“自2011年開始,在CarBi地區巡邏的護林員已經移除了超過3萬個陷阱,並搗毀了超過600個非法狩獵者的營地,”範玉霆說,“確認這一地區中存在著中南大羚,是對這些一直以來盡心盡力、不知疲倦工作的護林員的肯定。”(任天)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