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侏羅紀古白蟻啃食恐龍骨遺跡化石

考古

導讀白蟻啃食恐龍屍體復原圖(繪圖 劉毅)東方饕餮跡特寫(攝影 林樹宇)發現蟲跡的恐龍化石(攝影 邢立達)恐龍骨骼上的蟲跡清晰可見(攝影 李大健)2013年9月2日,中、美、加、澳等國古生物學者宣稱,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下侏羅統地層埋藏的恐龍化石上發現了珍貴的遺跡化石。據悉,該遺跡很可能是白蟻類在恐龍骨上覓食所留,是最早的社會性昆蟲覓食跡,為白蟻這種最古老的社會 ...

白蟻啃食恐龍屍體復原圖(繪圖 劉毅)
東方饕餮跡特寫(攝影 林樹宇)
發現蟲跡的恐龍化石(攝影 邢立達)
恐龍骨骼上的蟲跡清晰可見(攝影 李大健)2013年9月2日,中、美、加、澳等國古生物學者宣稱,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下侏羅統地層埋藏的恐龍化石上發現了珍貴的遺跡化石。據悉,該遺跡很可能是白蟻類在恐龍骨上覓食所留,是最早的社會性昆蟲覓食跡,為白蟻這種最古老的社會性昆蟲起源於侏羅紀或者更早的假說提供了化石證據,同時,也為白蟻作為恐龍遺體的重要分解者的觀點提供了證據。化石的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博士生邢立達,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埃裡克•羅伯茨(Eric M. Roberts)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默裡•金格拉斯(Murray K. Gingras)教授等專家學者在國際學術刊物《古地理,古氣候學,古生態學》撰文描述了這批特殊的標本。據邢立達介紹,這次發現的遺跡被命名為東方饕餮跡(Taotieichnus orientalis),為新屬新種,“饕餮”一詞是指造跡者在恐龍骨骼上大快朵頤的場景。饕餮跡發現於雲南省祿豐縣恐龍山鎮,這裡有豐富的恐龍骨層,此次發現的化石就位於該地區,距今約1.95億年。“數年前,世界恐龍谷博物館發現了一具雲南龍化石,並將其挖掘出,修復展出。意外的是,我們在恐龍骨骼化石上發現了網狀的突起結構,這是過去從未被發現的結構。”邢立達說,“我們馬上意識到這很可能是其它生物在恐龍骨骼上活動的遺跡,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發現。”據介紹,遺跡化石是生物活動後所遺留的痕跡形成的化石,如爬行跡、停息跡、居住跡、覓食跡等等。遺跡化石能夠反映出造跡者的行為特點和運動方式,也能反映出化石形成時的環境信息,為推測古生物的習性和古氣候特點提供幫助。但一般來講,遺跡化石很難和造跡者共同保存,因此在確定造跡者的身份上有時比較困難。“特別是從未有過的遺跡類型,會格外困難。”研究團隊中的蟻類專家,來自廣西師範大學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的冉浩表示,“我們排除了底棲蝦類、蜉蝣、谷蛾、螞蟻等造跡者,在古甲蟲和白蟻這兩個可能的造跡者中,我們認為最可能的造跡者是白蟻或者白蟻的祖先。”羅伯茨教授介紹,通常我們認為白蟻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者,但實際上白蟻的食物比想像的更加廣泛,尤其是在澳大利亞有一種原始的白蟻幾乎接近於雜食。早在上個世紀初就有科學家報道白蟻分解人骨的現像,現在已經知道有些白蟻既會啃食干骨頭也能分解新鮮的骨頭,甚至能將骨頭啃食殆荊“不只現代白蟻會啃骨頭,已經有不少在恐龍骨骼化石上有疑似白蟻齒痕的遺跡被發現。”邢立達如是說,“這些遺跡顯示,造跡者在啃食恐龍骨骼上的營養物,而且遺跡和現代白蟻暴露在地表的通道系統非常類似。”“在那個時代,螞蟻還沒有演化成功,一些白蟻或者它的祖先,也許如今天螞蟻般,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冉浩如是說。華夏地理iPad/iPhone交互雜志登陸App Store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