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百年奇特蒼蠅再現蹤跡:喜歡腐爛屍體

生物

導讀圖中為骨蠅的一個種類Thyreophora cynophila,在1798年於德國曼海姆被首次發現。它們曾被認為在160多年前滅絕,但2010年時在西班牙被再次發現。圖中上方為雌蠅,下方為雄蠅。 新近成為模式種類的骨蠅,其學名為Centrophlebomyia anthropophaga 北京時間7月9日消息,骨蠅(bone-skipper)是地球上最奇特的蒼蠅種類之一。它們不喜歡新鮮的屍體,反而更中意腐爛已久的大型屍體。而且與大部 ...

圖中為骨蠅的一個種類Thyreophora cynophila,在1798年於德國曼海姆被首次發現。它們曾被認為在160多年前滅絕,但2010年時在西班牙被再次發現。圖中上方為雌蠅,下方為雄蠅。
新近成為模式種類的骨蠅,其學名為Centrophlebomyia anthropophaga

北京時間7月9日消息,骨蠅(bone-skipper)是地球上最奇特的蒼蠅種類之一。它們不喜歡新鮮的屍體,反而更中意腐爛已久的大型屍體。而且與大部分蒼蠅種類不同,骨蠅在初冬的時候(11月到1月)較為活躍,且一般在黃昏後覓食。

骨蠅在人類的視線中已經消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滅絕。來自意大利羅馬大學的研究者皮耶爾菲利波·切雷蒂(Pierfilippo Cerretti)稱,這也是它們經常被認為是“神秘”物種的原因。

過去的幾年間,有3種骨蠅在歐洲被重新發現,這在蒼蠅愛好者和昆蟲學家中引起了轟動。然而,許多骨蠅是被業余研究者發現的,而且是用圖片和視頻記錄下來,真正的實物標本非常罕見。切雷蒂及其同事首次為一種骨蠅建立了“模式標本”,即“模式種”。在未來其他種類骨蠅的鑒定可以與該模式標本進行比較。“(這些蒼蠅)之前的分類幾乎都是不准確的——一個爛攤子,” 皮耶爾菲利波·切雷蒂說,“如果沒有好的標本,就無法獲得准確的分類。”

這一新的骨蠅模式種學名為Centrophlebomyia anthropophaga,一位科學家在1830年首次對其進行了描述。在6月份在線發表於《Zookeys》雜志(一份專注於生物多樣性的開放獲取科學雜志)的文章中寫道,“他對這些蒼蠅的僅有記憶,是1821年8月在巴黎醫學院,數量眾多的蒼蠅正在摧毀預備好的人體肌肉、韌帶和骨骼。”該文章對切雷蒂及其同事的研究發現進行了詳盡的描述。

恰如其分的名字

骨蠅的英文名為“bone-skipper”,意為“剔骨者”。骨蠅生活在嚴重腐爛的屍體中,這一名字對它們來說恰如其分。發育中的骨蠅還具有在屍體骨骸間上下“跳躍”的習性,這與意大利大名鼎鼎的“奶酪蠅”(cheese fly)很相似。這種蒼蠅的幼蟲生活在嚴重腐壞的奶酪中,攪動奶酪時,幼蟲會躍起十幾釐米。

骨蠅幼蟲在跳躍時,需要先將口器與尾部鉤在一起,然後收縮背部肌肉,接著松開口器,它們就能向上跳起。切雷蒂稱,這種背部肌肉收縮的機制與叩頭蟲十分相似。

另一種學名為Thyreophora cynophila的骨蠅,於1798年發現於德國的曼海姆。一開始它們被稱為“狗蠅”,因為它們通常在犬類屍體上活動。在2010年於西班牙再次發現之前,人們曾認為它們已經滅絕了大約160年。這種骨蠅具有一個很大的,亮橙色的頭部,有人曾指出其能散發出閃亮的熒光。

知之甚少

骨蠅通常比較喜歡較大的屍體,包括人類屍體。研究者推測,它們可能在工業時代以前數量較多,當時歐洲大陸上還存在著較多的大型哺乳動物,而且這些動物的屍體不會像現在這麼快地處理掉。

目前,科學家對骨蠅的生活史還知之甚少。皮耶爾菲利波·切雷蒂稱,我們只知道骨蠅幼蟲以屍體為食,且夏天的時候躲在土壤裡發育。骨蠅對氣味非常敏感,它們能發現積雪下邊的死亡動物。除了在大型屍體中被發現外,人們還曾經在一袋死亡腐爛的蝸牛、囓齒類屍體、用魷魚屍體做的陷阱以及鳥類屍體中發現過骨蠅。(任天)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