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子星是宇宙中一類極端天體,之所以被稱為中子星是因為在難以想像的壓縮條件下,電子被轉化為中子,天體表面具有強大的引力環境。正是由於極端環境的存在,科學家發現此類超級致密天體擁有一種罕見的物質結構,由於原子核之間被劇烈壓縮,排列十分緊密,形成類似意大利面粉的形狀,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天文學家何塞·龐斯認為這是宇宙中除了黑洞之外最致密的天體,同時中子星也擁有較高的自轉速度,雖然科學家已經提出新的物質狀態可能存在,但是從來沒有證實過。

藝術家繪制的中子星結構解析圖,強大的壓縮力量可創造出一種新的物質結構,形如意大利面粉,分布在靠近中子星內核附近區域
現在,龐斯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對中子星的調查發現了有關罕見物質形態的第一手證據,事實上中子星也被稱為脈衝星,磁場旋轉產生的射電波束在自轉軸與磁軸不重合前提下向宇宙空間發射,如同宇宙中的燈塔,天文學家通過觀測脈衝星的旋轉速率可以計算出一些天體參數。研究人員調查了數十顆脈衝星,但是從來沒有發現自轉周期大於12秒的,更長的自轉周期就意味著其旋轉速度較慢。
自轉周期的增加意味著存在一種未知的阻力影響正常的中子星,研究人員意識到緊密排列的核內物質可增加粒子阻力。通常情況下,由於脈衝星可向外輻射電磁波,因而其不斷失去能量,導致自轉的角動量開始損失,自轉速度出現降低,但是如果該天體的磁場已經達到極限,就會形成致密的核內物質排布,並且抑制強烈的電磁輻射,這就會導致脈衝星可能處於自轉速率的上限或者下限。
中子星是由大質量恆星“壽終正寢”後形成的產物,爆發後核心坍縮形成致密的天體,由於強引力的作用,該天體90%的質量都是由中子構成,其形成的表層殼體具有令人恐怖的強度,是鋼的數十億倍,正常情況下原子核內部擁有龐大的空間,但是中子星環境創造了一種緊密配列的核模型,從某種意義上看,該天體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統一體。本項研究發表在6月9日出版的《自然物理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