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示意圖:恆星Gliese 667c周圍運行的“超級地球”。Gliese 667c是一顆紅矮星,它還有另外兩顆小質量伴星,在這張圖像裡可以在遠處看得到它們
北京時間6月2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天文學家們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一個獨特的系外行星系統,這個新“太陽系”可能擁有創紀錄的3顆宜居行星。對恆星Gliese 667C進行的最新觀測顯示,這顆質量約為太陽1/3的恆星擁有 5~7顆行星,其中有3顆可以被歸入“超級地球”行列。所謂“超級地球”比地球要大,但是相比海王星或天王星則要小得多。
但是這還不是關鍵,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這三顆行星都位於這顆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也就是圍繞恆星周圍距離適中從而允許液態水存在的區域,對於生命來說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條件。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合著者,美國華盛頓大學天文學家羅利·巴內斯(Rory Barnes)表示:“這些行星很可能擁有陸地表面並有可能擁有和地球相類似的大氣,這和木星很不一樣。”
之所以這個消息讓天文學家們如此興奮,是因為這是第一次他們在同一個行星系中發現多顆很可能擁有著陸地和海洋的宜居行星。這個新的“太陽系”距離地球約22光年,恆星Gliese 667C與它的兩顆伴星被認為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近鄰之一,這讓它們成了未來進行系外生命搜索的理想目標。
鎖定生命
由於恆星Gliese 667C相比我們的太陽質量小得多,溫度也低得多,因此圍繞其周圍的宜居帶範圍距離其本身也就要近得多,這些超級地球圍繞它們“太陽”運行的周期僅有大約20~100天。天文學家們估計這種近距離意味著這些行星受到其恆星的引力影響要比地球受到太陽的影響要大一些。
巴內斯表示:“這種近距離讓這些恆星很有可能處於與它們的‘太陽’之間的潮汐鎖定狀態,這就是說它們將總是以固定的一面面朝‘太陽’。但幸運的是,即便如此這些行星仍然具備支持生命生存的條件。”
這些發現的取得都要得益於一些世界上性能最好的大型望遠鏡的使用,其中包括設在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以及設在南美洲智利境內的歐洲南方天文台的望遠鏡設備。天文學家們利用這些最好的設備對這顆恆星進行了數年的徑向速度測量。所謂徑向速度測量是天文學家們發現圍繞其它恆星周圍行星存在的一種有效手段。其具體做法是:通過精密測量,發現恆星由於其周圍行星的引力作用引發的輕微晃動,這種晃動會體現在恆星的光譜數據中,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天文學家們便能夠判斷某顆恆星周圍是否存在行星。對於這種方法來說,重要的是恆星晃動的幅度,因此行星的質量越大,並且距離恆星越近,這種方法探探測的可靠性也就會越高。由於類地行星比較小,它們的信號最初被淹沒在其它信號背景下,後來對數據進行的重新處理以及驗證觀測最終確認了它們的存在。
另外在宜居帶範圍之外還至少存在著2~4顆行星,但有關這一點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觀測確認。
這項發現的意義將是深遠的。巴內斯與他的同事們相信,這項發現將證明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遍布銀河系的小質量恆星周圍也可能存在大量很多低質量的行星,並且其中很多位於宜居帶之內。這就意味著在銀河系中,宜居行星的數量將很可能高於我們原先的預計。有關這項研究的文章將會發表於7月份出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志》上。(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