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毒的蛇雕依舊叼著它的戰利品,表現得冷酷英勇。蛇雕在與毒蛇的搏鬥中被蛇咬到了舌頭,瞬間如施了魔法一般,頭上的冠羽撐開豎立,但它並沒有中毒身亡,幾分鐘後就恢復了正常。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蛇雕具有與生俱來躲避毒蛇的本能。

雕將蛇頭吞進嘴裡,但蛇依舊纏著蛇雕脖子,雙方正進行殊死搏鬥。蛇雕嘴長而向下彎曲,喙尖如鉤,是一柄刺破蛇體膚的匕首。它的顎肌非常強大,可以將蛇的頭部擠壓成“肉醬”;舌根表面有尖端指向喉嚨的櫛狀突,防止滑溜溜的蛇身從嘴中滑脫。

蛇雕翱翔於天空,是為了更好地發現獵物,一旦發現目標就俯衝而下進行捕殺。蛇雕雖然是雕中的食蛇一族,但它們的食譜其實非常豐富,嗜食蛇,也不拒絕各種肉食——蜈蚣、蟾蜍、鼠類、鳥類和甲殼動物。

蛇雕,是一種威猛無比、天馬行空、身懷絕技的猛禽。在飲鴆止渴的成語釋義中,它是被妖魔化的帶毒神鳥。在人類信仰的圖騰文化中,它是像征正義的鬥士之雕。在腥風血雨的江湖爭鬥中,它是英勇善戰的冷面殺手。

蛇雕少俠展翅起飛,為攝影師當“模特”。這只離開父母,獨自闖蕩江湖的亞成體蛇雕在香港香港原濕地成為備受關注的“明星鳥”,大批觀鳥者和攝影者慕名前來觀賞和拍攝,而它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捕蛇,進餐,為大家表演“蛇雕英雄傳”。

我國古人稱蛇雕為“鴆”,是成語飲鴆止渴中的“毒鳥”。因為它常吃蛇,而被認為羽毛有毒可浸泡成毒酒殺人。而蛇毒必須作用於傷口才起作用,所以盡管蛇雕以蛇為食,但不可能是毒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