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在0°C到90°C之間
大神奧丁在化作白隼的那一刻,眷戀地看了看身下那片寒冷而貧瘠的大地,他將遠方帶回醇厚的蜜酒,鼓勵那些一頭紅發的維京海盜向南進發,去掠奪更多的財富。時光流轉千年,冰島依然位處極地,依然潔白無瑕,但卻擺脫了貧瘠和寒冷……

冰島有著非常優美的冰川地貌,參觀大型浮冰也是經典項目之一
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寬闊平直的街道、五彩斑斕的小屋……雷克雅未克給我的感覺永遠像是一則童話。陽光明媚的午後,室外氣溫接近0℃,坐在考究的咖啡館中,手捧一杯熱乎乎的咖啡,看著呵出的熱氣在窗戶上結出一層水汽,心裡暖洋洋的。這樣的情景在地熱供暖系統建立之前是無法想像的。千百年來,冰島人總是殫精竭慮地與嚴寒作鬥爭。在這個位處世界最北端的國度中,他們生活得艱苦而頑強。直到1928年,雷克雅未克興建了冰島第一套地熱供暖系統,從此冰島人的生活被改變了。2007年,這個島國更是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妝的地方,這樣巨大的轉變讓身為異鄉人的我驚詫不已。


不可忽略的壯美
離開雷克雅未克城區,我們乘車前往古議會遺址(冰島語“Thingvellir”)。如果說地熱是冰島發展的根本,那麼古議會遺址就是冰島文明的搖籃。公元930年,冰島人在這片寬闊的空地上建立了第一屆議會,它見證了冰島乃至整個西方政治的發源。“在這片空地之下其實是一個斷層,”向導告訴我們,“而它正好處在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斷裂的地方,兩個板塊的落差在10米以上,據說它們還在以每年2釐米的速度繼續向外分離。”環顧四周,黑色的玄武岩連成一片,遠遠看去就像一道城牆,守護著古老的議會。走在斷層邊緣,我的心中竟然出現了幾分恐懼,生怕它突然裂開。而靜美的議會湖平躺在山腳下,雍容地見證著世事的變遷。幾百年前,議員們每年都要雲集於此,他們從島嶼的四處帶著帳篷前來。
早在上島以前,我就聽說冰島的間歇泉十分著名,據說英語中的“間歇泉(geyser)”一詞正是源自冰島語“geysir”。抱著濃厚的興趣,我和Bruno特意繞道來到了赫赫有名的蓋錫爾歇泉(Great Geysir)。不過我們運氣不好,據向導的介紹,這口原來能夠噴射到50米高的間歇泉如今已經不怎麼噴發了。好在附近一個規模較小的史托克間歇泉(Strokkur)表現得非常活躍。在他的引領下,我們見到了史托克間歇泉。每隔5分鐘左右,散發著熱氣的泉水就會從地面上噴出,高度超過了30米。對於這樣的奇景,許多外來的游客都用攝影器材競相記錄。“間歇泉的形成原因並不復雜。在地底壓力的作用下,地下水逐漸升溫,當水溫高於100℃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碩大的氣泡,一旦其內部壓力高於外界就會發生爆裂並激起一道強有力的水柱。”景區科學部主任DavidGrímsson解釋道。
地熱創造奇跡
地熱對於生活在西歐的人們來說相對比較遙遠。可踏上冰島的土地,人們的生活便與地熱密不可分了。對當地人來說,長長的冬天並不可怕,因為地熱供暖系統會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力量。在島上,幾乎每幢建築都配有地熱供暖系統,住戶絕對不會感覺到冷。地熱供暖系統一般分為兩種,大多數家庭選擇直接將供暖管鋪設在牆裡和房間的地面以下,而有些老式建築則在房間裝有24小時供暖的暖氣片。
雷克雅未克東南部的藍湖(Blue Lagon)就是一個典型的地熱溫泉(攻略) 。剛來到藍湖,我被眼前的景像驚呆了:在雪花飄飛的露天環境下,人們穿著泳衣在蔚藍的湖水中嬉戲,溫暖的湖水讓人不忍離去。“這裡的地熱是天賜的,而湖泊卻是人工挖掘的,”向導坐在不斷升騰的熱氣中笑道,“湖泊之下其實是一座死火山,豐富的地熱資源令這裡的水溫達到37℃ -42℃。此外,火山中富含的礦物質使藍湖中盛產一種白色的溫泉泥,它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在全球市場上都是備受歡迎的商品。”同樣位於史卡法特國家公園中的蘭德瑪納高原也是著名的地熱區,在冰島語中,“蘭德瑪納”的意思就是“可以裸體洗澡的地方”。在層層疊疊的玄武岩、黑曜岩和玻璃岩之間,我們感受到火山帶來的一切。光禿禿的山頭上有的蒙著厚厚的白雪,有的則裸露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