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動力學天文台在紫外波段拍攝的太陽圖像,其中正對地球的暗黑色區域即為一個巨型冕洞
北京時間6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綜合美國宇航局網站及探索雜志網站相關報道,美國宇航局所屬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DO)一直在持續對太陽開展監測工作。5月28~31日,該探測器發現日面上一個巨大的日冕洞轉向了地球。此次冕洞發生區域面積之大是一年多來罕見的。所謂冕洞是日面上劇烈太陽風產生的地方,它們會攜帶大量帶電粒子流進入太空,轟擊地球磁層。
太陽日冕下部充斥著強大的磁常其中一些磁力線是閉合的,形成絢麗的日冕環,它們束縛住溫度高達數百萬攝氏度的等離子流並在極紫外波段產生劇烈輻射。然而有時候一部分圈閉的磁感線也會突然變得開放,一頭仍然扎根日面,另一頭則向外伸展開。這就開啟了向外的大門,大量高溫物質向外發生拋射,形成劇烈的空間爆發事件。這種磁感線開放的區域就是冕洞。
在極紫外影像中觀察,冕洞呈現深色。在這裡所展示的這張影像由三種不同紫外波段圖像合成。之所以會出現深色,原因很簡單,在這一溫度上這裡出現了空洞,我們看到的物質相對周圍較少。一般而言太陽粒子流離開日面之後需要兩到三天時間抵達地球,當這些粒子流轟擊地球,將大大增加高緯度地區出現極光的概率。(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