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為短期摧毀近地小行星最佳武器

天文

導讀 近期俄國太空岩石的爆炸,以及同一天小行星近地探測激起了對近地天體威脅的廣泛討論。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國外媒體報道,如果科學家發現一顆危險的小行星可能將撞上地球,那麼其中一個方法便是發送一艘裝有核彈頭的太空飛船摧毀小行星。這樣的項目大概要花費10億美元,據一名小行星防御專家表示,目前美國宇航局已經資助了這項工作的進行。 愛 ...

近期俄國太空岩石的爆炸,以及同一天小行星近地探測激起了對近地天體威脅的廣泛討論。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國外媒體報道,如果科學家發現一顆危險的小行星可能將撞上地球,那麼其中一個方法便是發送一艘裝有核彈頭的太空飛船摧毀小行星。這樣的項目大概要花費10億美元,據一名小行星防御專家表示,目前美國宇航局已經資助了這項工作的進行。

愛荷華州立大學小行星偏轉研究中心主任魏邦(Bong Wie)在5月23日美國加州拉荷亞召開的國際空間發展會議上向與會者描述了他的研究小組正在研發的這個系統。年度國家太間協會正在吸引全世界的太空企業加入進來。

反小行星太空飛船將裝載一枚核彈頭摧毀前來的小行星,魏說道。這艘雙節太空飛船將由動能撞擊器組成,它將在到達小行星之前分開並在小行星上轟炸一個隕石坑。另一半太空飛船將搭載核武器在飛船撞擊小行星後在隕石坑內部爆炸。

這一自殺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將小行星炸成碎片,從而以分離的軌道消散。魏相信99%以上的小行星碎片在分離的軌道上不會撞上地球,這極大的限制了對地球的撞擊。對於那些可能會撞上地球的碎片,它們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就會完全燃燒,因此也不會存在太大的威脅。

魏的研究關注於就發現威脅小行星一年左右的時間做出緊急回應的能力。項目計劃是兩艘處於待命狀態的宇宙飛船——一艘為主要飛船一艘為備用——它將從三角洲4號火箭上發射。如果第一艘宇宙飛船無法發射,或者無法粉碎小行星,第二艘將出動完成任務。

政治後果

魏承認向太空發射核武器在政治方面將具有爭議性。然而,魏表示可以在太空飛船上附加一系列安全特征以防止核彈頭在發射失敗時引爆。核武器是唯一能夠在短時間內摧毀小行星的武器,魏補充說道。科學家還將設計其它系統偏移小行星軌道,例如拖船、重力拖拉機、太陽帆和大質量的驅動裝置,但這些設施需要至少20年的提前預警通知。

該項目中使用的很多科技已經在飛行中成功的實現,魏說道。2005年7月4日,美國宇航局深空太空飛船發送了一個動態撞擊器與坦普爾1號彗星相碰撞。四年後,在月球隕石坑觀測和遙感衛星觀測(Lunar Crater Observation and Sensing Satellite,簡稱LCROSS)項目中,美國宇航局發送半人馬上節火箭(Centaur Upper Stage)撞擊月球,隨後次衛星拍攝撞擊圖片後也撞擊在月球表面。

超高速小行星攔截器(Hyper-Velocity Asteroid Intercept Vehicle,簡稱HAIV)項目建築,它結合了超高速動態撞擊器和亞表面核爆炸,以保證有害近地天體(NEOs)的最佳粉碎和消散。這一項目已經在2011NIAC階段1中研發出來了。

項目資助

魏的研究一直獲得美國宇航局創新先進理念(NIAC)項目的資助。2011至2012年魏收到了10萬美元的階段一撥款,2012-2014年收到了50萬的階段二項目撥款。在階段二之後,NIAC一般不會再提供額外的資助,因此魏必須通過競爭說服其他機構——無論是美國宇航局還是國防部——繼續資助這一項目。這將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問題,因為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機構負責行星防御問題。

第一步將是耗資5億的飛行驗證項目,目標物體是大小為50米的小行星。可能暫時不需要核武器摧毀這樣大小的天體。這一項目的目的在於演示它具備精確擊中這麼小的小行星的能力,而這是深空撞擊或者LCROSS項目無法實現的。精確擊中更大更具威脅性的小行星將更加容易。(編譯/嚴炎劉星)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