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爛陀寺新大學規劃藍圖。

那爛陀寺廢墟現址。
赴西天(印度)取經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在印度北部攻讀佛學的“母校”那爛陀寺,遭突厥大軍在800多年前破壞荒廢後,可望明年復課,錄取約100名學生修讀歷史學院與生態及環境學院提供的研究生課程。
只有碩士學位
新校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擔任校長,並由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執掌咨詢委員會,與耶魯、北京大學等知名學府合作,盼打造成世界級學府,重現昔日那爛陀寺在學術界的光芒。
新校將在比哈爾邦拉傑吉爾的那爛陀寺遺址12公裡外重建。校園將采用太陽能,中央為一大型人工湖,一座巨大圓頂圖書館將坐落湖畔,整體設計符合古代佛學建築理念。在校舍於2020年建成前,將在臨時校舍上課。
新校不僅僅研究佛學,還設其他人文學科、經濟及管理、東方語言等,明年先開辦的為歷史學院和生態及環境學院的研究生課程,最終將會有7間學院,師生比例為1:5,為2450名學生提供碩士及博士課程,但不設學士學位。像古時那爛陀寺,它將是一所寄宿大學。
古印度最高學府
據史料記載,那爛陀寺始建於公元5世紀。“那爛陀”梵文意思是“知識的給予者”,是古印度佛學的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傳授哲學、邏輯、語言、天文、數學、醫學等知識。那爛陀寺建在古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爾邦中部都會巴特那東南90公裡。
那爛陀寺規模宏大,曾有多達九百萬卷的藏書,所謂西天取經的經,原型就出自該寺的佛學典藏。該寺歷代學者輩出,最盛時有萬余僧人學者聚集於此,玄奘在此師從戒賢法師學習多年,義淨在此師從寶師子學習十年。
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亞爾·卡爾積帶兵侵占那爛陀寺,寺院和圖書館遭受嚴重破壞,從此那爛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輝,並漸漸被人遺忘,變成廢墟。(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