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驛道的山水長城間,春天的第一抹新綠已漸染。和煦的春風和新開的野花將把長城最嫵媚溫暖的一面呈現出來,原本剛毅的城牆似乎也不再冰冷了。
撫寧縣,現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所轄。明朝時為京師永平府轄。據《明史·地理志》載:撫寧縣“舊治在陽河西,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十二月所徙。十三年又遷於兔耳山東……東有山海關。洪武十四年九月裡山海衛於此,北有撫寧衛,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置。又有董家口、義院口等關。東有一片石口”。撫寧縣境內所轄長城,長約140公裡。現查有磚砌空心敵樓408座。其中,保存較好的171座,圮殘的174座,毀壞只存基座或遺址的63座。
撫寧的長城保持了3項紀錄:保存度之好為全國第一(有40%保存較好),410座敵樓密集度冠於全國,長城的風光甲天下。
撫寧縣境內的長城都未經過任何修復,泱泱中華數百年,歷經風吹雨淋,以古老的雄姿屹立在這裡幾個世紀。到目前,撫寧縣投資落成的長城旅游景區有兩處,分別為董家口長城旅游景區和板廠峪長城旅游景區,全方位向國內外游客開放。還有多段沒有形成景區的野長城,如拿子峪長城、猩猩峪長城、箭杆嶺長城等,更是自助游愛好者的天堂。
板廠裕長城——
觸摸真實的歷史
板廠峪的長城很“野”、很“險”、很“原始”,每一磚每一瓦皆為明代築造,游人置身其中可以領略原汁原味的大明遺風。板廠峪景區又是相當成熟,一條大道貫通南北,沿路可參觀明代長城磚窯、長城文物陳列室,以及斑鬣狗化石挖掘現場等,很有看頭。站在板廠峪一列高山的腳下,仰視絕壁之巔,長城在高高的山脊上一字排開,每個高峻挺拔的山尖上都有敵樓坐落。附近一帶的地質結構非常獨特,滿山都是犬牙交錯般林立的巨石,長城便是從這巨石和峭壁組成的嵯峨山崖上奮力躍上巔峰,氣勢異常恢弘。

古長城
不僅是氣勢,景區內長城文化底蘊也非常豐厚。2002年,在景區內發現的80多座明長城磚窯群遺址,是被譽為長城史上震驚中外考古界的重大發現,對研究古長城具有重大意義。這裡的長城分為3個時期,北齊長城、明早期長城、明晚期長城。站在北齊長城的腳下,可以清晰地看見著名的45號烽火台。
除了有原汁原味的野長城,板廠峪景區還是柳江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景區內的板廠峪塔前生長著千年古松;靈仙洞發現的斑鬣狗化石大約有1.1萬年的歷史;更有由地質專家確認的1億年前的古火山口——石簡峽;另外,景區的一線天、風動石、神龜探海、大拇哥等怪石嶙峋,生動自然;87米落差的九道缸瀑布流岩飛鴻,氣勢磅礡……板廠峪景區平均海拔600米,最高處海拔1051米,燕山山脈貫通東西,在這裡游客大可以放寬視野,仔細數一數在視野到達的範圍內到底能看到多少層山。層層山巒阻隔了污濁的空氣,站在風聲有如天籟般的山野中,盡情地呼吸吧,享受內心那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TIPS
景區交通:在秦皇島的長途汽車站,有直通板廠峪景區的班車,一天3趟,票價8元,最早一班是早上6:50。
自駕指南:距市區33公裡。走秦青公路,途經杜莊、石門寨、柳莊,到了石嶺路口往東,行至駐操營鎮往西行一直走,就可以看到景區的山門了。
董家口長城——
想,就能回到明朝
撫寧山中有一處曾經鮮為人知的長城:董家口長城。早先董家口長城有“藏在深山人未識”之說,它的大致模樣只是在一些狂熱攝友的口中流傳。直到董家口長城旅游區正式對外開放,世人才對它得出更多的認知:這裡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段長城,保持了明長城的原汁原味,是明長城原始狀態最為完整的一段。

星空
的確,在北京附近,許多原始長城大多是殘垣敗壁,都比不得這裡幸運,保存了大片大片的垛口、女兒牆、紀事石碑,就連樓梯都原封不動地佇立在那裡;牆體有高矮、寬狹、陡緩、磚石之別;敵台有大孝長短、繁簡之分,樓門上還可見精美的石雕;從碑文和城磚印記中可以考察其建築年代、主修官員、施工單位;從建築結構中,又能研究燒制、雕鑿、壘砌、粘合等各方面的工藝水平。置身其中,品味如此龐大的防御體系及內裡蘊含的戰略戰術,就好像真的回到了600年前。
董家口長城旅游風景區位於秦皇島市撫寧縣東部,距撫寧縣城70公裡,距秦皇島市區35公裡,距北戴河旅游區50公裡。景區面積12.22平方公裡,長城由關口東西橫亙山脊,關口處地勢險峻,關口外群峰交錯,長城分別修築在石梯山、毛山、大子山上,總長8.9公裡。現存完好城牆3000余米,破損的有1800余米,其余為險山峻嶺,無牆。有2座關隘、14座烽火台、31座敵樓,並在長城下建有3個城堡,自東向西分別為破城子城堡、大毛山城堡、董家口城堡。
與其他所有的長城不同,董家口長城上面幾乎每一座敵台都有一個名字,“耿家樓”“王家樓”“孫家樓”,都是人的姓氏。到了今天,董家口村是長城腳下唯一的一個守城後裔村,村子裡只有陳、李、耿、孫、趙、張6個姓氏。作為明代守城將士的後裔,他們恪守著這裡的歷史,世世代代;更把祖先修築的長城一直當作“傳家寶”加以愛護。
董家口地處暖溫帶氣候區,雨量充沛,植被狀態良好,經國家測定其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山林中松、橡、楊、梨、杏等喬木混交,更有百草叢生,山花爛漫,不可盡數。山間林下有飛禽走獸數十種生息繁衍。董家口長城所處環境堪稱北方的奇秀。
TIPS
最佳季節:5~10月,這以外的時間,山中天氣太冷。當然,資深攝友例外。
交通:從北京去秦皇島可以自駕車走京沈高速和乘坐D字頭火車,如果單純要去看長城,推薦自駕車。在旅行者的評價中,董家口長城旅游區是入門級的線路,難度不大,較容易實現。要去董家口,你可以走秦青公路至石門寨,再去石嶺,右轉到鄉村公路去駐操營,董家口長城就在不遠處。
撫寧野長城——
自然精華,歲月留香
撫寧除了業已形成長城旅游景區的董家口長城、板廠峪長城,還有大段未被開發的“野”長城。幾百年來,它們隱藏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與茂密的森林、潔淨的空氣、清涼的氣候、可愛的野生動物為伴,鮮少經過人為修繕或破壞,說它們“吸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一點不為過。
撫寧縣境內未經開發的野長城沿線關、營、堡一覽:
廟山口堡、夕陽口關、黃土嶺關、劉城子城、杜城子城、破城子城、大毛山關、城子峪關、水門寺堡、駐操營城、義院口關、拿子峪堡、花廠峪堡、細谷(峪)堡、柳觀峪堡、孤石峪堡、溫泉峪堡、平山營城、石門寨營、駙馬寨城、猩猩峪堡、梁家灣城、箭杆嶺口關、界嶺口關、羅漢洞堡、台頭營城、青山口關、東勝寨城、乾澗兒堡、麻姑營城。
這裡是戶外自助游和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游人置身陡峭的野長城之上,腳下是整齊的石磚,身側是寬厚的城牆,透過城牆看到郁郁蔥蔥的樹木如同綠色的海洋,撲面而來的風凜冽或者輕柔,每一聲快門都有新鮮的印像,每一次思考都是不同的角度。同上天交流,同歷史對話,就在這裡,撫寧野長城。
華夏地理iPad交互雜志登陸App Store 限時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