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未遭破壞的河川

自然地理

導讀原文作者:Brian Clark Howard; 攝影:Michel Roggo翻譯:熊貓詐詐、醒來的森林08 烏拉雅小溪,阿聯酋富查伊拉 攝影:Michel Roggo 瑞士攝影師邁克爾 羅格(Michel Roggo)在阿聯酋富查伊拉附近的烏拉雅小溪捕捉到了這幅畫面,作為他為期四年的記錄環球30條河流淡水工程的一部分。 當地語“Wadi”意為沙漠溪流,其特點在於一年中大多數時候都是干涸的。這次,羅格長途跋涉,步行 ...

原文作者:Brian Clark Howard; 攝影:Michel Roggo
翻譯:熊貓詐詐、醒來的森林08

烏拉雅小溪,阿聯酋富查伊拉

攝影:Michel Roggo

瑞士攝影師邁克爾 羅格(Michel Roggo)在阿聯酋富查伊拉附近的烏拉雅小溪捕捉到了這幅畫面,作為他為期四年的記錄環球30條河流淡水工程的一部分。

當地語“Wadi”意為沙漠溪流,其特點在於一年中大多數時候都是干涸的。這次,羅格長途跋涉,步行穿越干旱的不毛之地,卻驚奇的聽到了水流的聲音。當他趕到時,這條小溪僅僅有幾十米注上了水,更長的河道上還都只是沙土。

“這裡有些魚類能在河川完全干涸的時候存活下來。當河水回來時,它們又重新出現。誰也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做到的。”羅格說。

他補充說:一旦溪流回歸,沿河的植被就會繁茂起來。從蛇到獵豹等動物都會返回河邊飲水並獵食。

羅格與當地的一些攝影學生在阿聯酋展出了他們在這條小溪拍攝的圖片。“當地人幾乎無法相信,這些景致是在他們自己的國家拍攝的。”羅格說。

“對於這些人們來說,這些淡水也許比石油更有價值。”

迄今為止,羅格已經為他的淡水項目記錄拍攝了約20條河流。這一項目旨在用鏡頭記錄美麗河川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於保護淡水之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這一計劃還幫助實現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以及國家地理和伙伴發起的“改變進程”運動的目標。

羅格對國家地理新聞表示,他專業從事淡水題材的攝影已逾25年。他通常並不潛入水下,取而代之的,是站在岸邊運用遙控照相機進行拍攝。羅格說:“我盡力用最快的速度捕捉不同淡水流域中最精華的部分。”

羅格認為,世界範圍內的淡水棲息地面臨多重威脅。即使如此,這些流域仍充滿驚喜等待我們去發現。“在每一次探索中,我都能發現全新的景致。”

薩拉達波多克納, 巴西

攝影:Michel Roggo

數月前,羅格訪問了巴西境內的潘塔瑙,拍攝遍布這片世界最大濕地上的清泉、溪流及河川。在他對薩拉達波多克納國家公園的探索中,攝影師將鏡頭對准了穿越過當地石灰岩地貌的清澈水源。

“我發現了一片水下雨林。它的美麗令人驚嘆1羅格說,“這片區域被保護完好,同時也是最受生態、探險旅行者們歡迎的淡水浮潛地”。

“當地導游會教會人們如何避免傷害到脆弱的河床。”羅格說。

奧焦爾納亞河,俄羅斯堪察加

攝影:Michel Roggo

羅格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拍攝的過程中,他親眼目睹約20多只棕熊獵捕紅鮭魚。其中的一些母熊和年輕棕熊對他的遙控照相機表現得很暴躁。它們將相機踹倒,還咬相機的外殼。但是,其中一只年長的公熊(如圖),卻”成為了完美的模特“羅格道。

羅格說,他從未接近這只首領棕熊,但卻在安全的河岸上成功的用相機記錄下了它的自然行為。

羅格把這稱為”終生難忘之經歷。“

韋爾扎斯卡河,瑞士

攝影:Michel Roggo

羅格同時也關注其故鄉瑞士的韋爾扎斯卡河。這條河流經位於瑞士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韋爾扎斯卡河谷。

“在過去的數百萬年中,韋爾扎斯卡河在岩床中鑿刻出自己的河道,將岩壁打磨得光滑锃亮,”羅格說,”河水純淨透明,深處達到10米(33英尺)左右。河水即使在夏季也很冷。”

羅格警示說,韋爾扎斯卡河的水流很強。由阿爾卑斯山的溢流提供水量,一些人在河裡游泳或潛水時發生過溺水事故。

雖然,羅格通常是用他的遙控相機拍攝圖片。但這次,他破例在浮潛的時候拍攝了這幅圖片。

懷科魯普普泉,新西蘭

攝影:Michel Roggo

懷科魯普普是新西蘭最大的淡水清泉,同時也是南半球最大的冷水清泉。根據羅格所述,這裡的泉水是記錄以來最清澈的。

羅格幾周前拍攝的這幅圖片,他將相機支撐在一根杆子上拍攝的。他沒有接觸到泉水,因為,為了保護水質和當地文化遺產,任何形式與水的接觸都是被禁止的。

“對當地的毛利人來說,懷科魯普普泉既是寶藏也是文化和精神的聖殿。”羅格說。

他補充說:“作為一個歐洲人,我很驚訝當地人對於水充滿如此的敬畏。對於我們來講,河水是用來發電,或是傾倒垃圾的,或者天曉得用來做什麼的。”

黑河,巴西亞馬遜地區

攝影:Michel Roggo

在巴西亞馬遜盆地的黑河,一只亞馬遜江豚正在捕魚。這一地區的雨林每年定期會被淡水潮淹沒,有時一次洪水能持續6個月之久。大量湧入的水生生物和養分為當地的野生動物提供了饕餮大餐。

“河水的紅色和酸性來源於酸性的有機生物腐殖質,例如溶解於水中的單寧酸。”羅格說。

許多樹木已經適應了在洪水水位最高時大量結出果實,這樣就可以借助水勢最大範圍的幫助自己擴散果實種子。魚類以這些果實為食,之後在別處又排泄出種子。江豚、蛇、貓科動物以及其他掠食者都以魚類為食。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