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學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發現我們的銀河系可能被多達2000多個“流浪黑洞”所包圍,它們形成於數十億年前,之所以成為沒有“宿主”的黑洞,是因為它們可能被原來的星系“踢”出。本項調查由一組來自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科學家通過模擬星系的形成與演化過程發現我們的銀河系周圍潛伏著龐大的黑洞群。根據現有的黑洞理論,幾乎每一個星系的中央都由黑洞所統治,不同質量的黑洞具有不同的引力控制範圍,位於星系“心髒”部位的黑洞可控制整個星系的物質,但是該過程並非永恆。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周圍潛伏的“流浪黑洞”可能無法被探測到,它們將成為黑域陷阱
當星系發生碰撞或者合並時,不僅星系的物質會發生融合,中央黑洞也會通過合並增大總質量,最終形成質量達數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星系在相互碰撞或者融合的過程中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可將年輕的黑洞從它的“宿主”星系中“踢”出,對此,來自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銀河系周圍可能聚集著大約70至2000個被“踢”出的黑洞,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圈環繞在銀河系外圍的恐怖“黑洞環”。
在銀河系中央附近的區域,科學家已經確認了人馬座A *大質量黑洞,該黑洞釋放出明亮的輻射,成為一個顯著的射電源。根據此前對黑洞行為的研究,科學家們認為黑洞的引力可以阻止任何物質逃離其控制範圍,並形成一個被稱為事件視界的邊界,在這個邊界之內意味著落入黑洞的物體將踏上不歸路,包括光在內的所有事物都必須服從黑洞的引力控制。
此外,研究團隊認為“流浪黑洞”幾乎不可能被探測到,因為它們周圍沒有可以暗示其存在的宇宙物質,但是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認為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一些星團以及“黑暗物質”的變化來間接推測流浪黑洞的存在,它們可能在原則上可以被當前或者未來的觀測技術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