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布拉格:浪漫不是唯一的事

景點

導讀 “布拉格黃昏的廣場,背對夕陽的白鴿,薔薇依附十八世紀的油畫上,一個人跳著舞旋轉……”一首《布拉格廣撤響起,美得不可開交的歌詞和MV,引多少人向布拉格競折腰啊,又讓多少人毅然拿起行囊,往夢想中的廣場前行。天真如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懷抱憧憬出發,卻不時當了水魚,不時被驚悚的傳說嚇得腳軟,這就是屬於我的布拉格之歌的插曲,在浪漫與不浪漫之 ...

“布拉格黃昏的廣場,背對夕陽的白鴿,薔薇依附十八世紀的油畫上,一個人跳著舞旋轉……”一首《布拉格廣撤響起,美得不可開交的歌詞和MV,引多少人向布拉格競折腰啊,又讓多少人毅然拿起行囊,往夢想中的廣場前行。天真如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懷抱憧憬出發,卻不時當了水魚,不時被驚悚的傳說嚇得腳軟,這就是屬於我的布拉格之歌的插曲,在浪漫與不浪漫之間穿行,回想起來,是人生多麼有趣的經歷。

布拉格兩岸的城市風光

1、正點的“整點”

我承認,在到達布拉格老城廣場之前,由於唱K已經把歌唱熟了,上網時又把一堆不知PS了多少的美圖看進心坎裡了,所以早在腦海中構築起一幅如油畫般精致古典的景致。以至於第一眼看到廣場的時候,還覺得眼前的建築群似乎對不上號。

有900多年歷史的老城廣場是布拉格最負盛名的廣場,站在廣場上轉個圈,你可以一次過把巴洛克、洛可可、羅馬式、哥特式等不同風格的建築瀏覽一遍。難怪文學家卡夫卡稱贊這一帶街區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美麗的舞台布景”。這道環形的中世紀街廊永遠是游客扎堆的地方,更常常成了城市的代言,被直接叫作布拉格廣常廣場中心豎立著捷克宗教改革先驅胡斯的雕像。厚重的歷史感和東歐高大偉岸的建築特色,令廣場散發出雄壯慷慨的氣質。

作為布拉格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築,老城市政廳經過幾個世紀的兼容並包,逐漸演變成一排具有哥特風格及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組合。每逢整點,你會發現幾乎全廣場的游客都聚到樓下,一起抬頭仰望樓頂。但大伙搶著看的並不是市政廳的建築,而是衝著市政廳牆上一座頂級工藝天文鐘而來。

天文鐘分為上下兩個鐘盤。五彩繽紛的鐘面模擬浩瀚宇宙,體現了中世紀時期以地球為中心,太陽和月亮圍繞地球轉的宇宙觀。整點鐘聲響起,鐘門打開時,窗口的雄雞振翅啼鳴,耶穌和12門徒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出現,向大家打招呼。當最後一個聖徒走過,天窗拉上後,金雞扇翼鳴啼,宣告報時結束。最厲害的是這個復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鐘竟由純手工打造,15世紀中期一位鉗工就靠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留下了這個珍品。中間幾經修復,時至今日它還依然報時准確,就算是當地人,也會不時停下來校對自己的手表。

看完天文鐘,不妨登上市政廳的塔樓,塔樓內部有樓梯和廣場唯一可登高的電梯,讓游客直達頂層,俯瞰老城全景。廣場所有有故事的建築,廣場外圈蜿蜒穿行的小巷,各種彩色房屋與古老院落逐個躍然眼前,仿佛重回到中世紀,重讀一段段鵝毛筆寫就的歷史。

眼下不少建築的歷史都與宗教、戰爭緊密相關,不如換個角度,找個有趣些的指給大家瞧瞧。看,那邊長著兩個角的俗稱為魔鬼教堂,形像吧。有人危言聳聽,說晚上來到這裡,將與魔鬼相遇。騙誰呢,其實它的正式名稱叫作泰恩教堂,建於1365年,高大約80米,除了有哥特式的尖頂,還有巴洛克風格的裝飾,那兩個標志性的塔尖,分別代表亞當和夏娃,細看之下,尖頂還高低不一呢,加上灰黑色的主色調與普通教堂的形像截然不同,於是得名魔鬼教堂。憑著兩個尖角和這個“邪惡”的昵稱,魔鬼教堂成了廣場上僅次於天文鐘的留影熱門地,所以說,與眾不同是多麼地重要。

2、城堡奇遇記

建在山上的布拉格城堡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的所在地,也是各個歷史時期不同風格建築的彙聚地。晚秋到此,從山下往上看,雲霧繚繞,頗有仙氣,從山上往下看,遍眼的紅房頂,一個立體彩色的城市如童話世界般引人遐想。

參觀城堡區的教堂、宮殿等景點需要買門票,250克朗一個人,我們無意中看到買票須知上寫著,有記者證的話只需10克朗。意外的是,同行的旅伴竟然真的有證,而且真的只付了10克朗。這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去國外自助旅游,還真有人隨身攜帶印著中文的中國記者證,而看不懂中文的布拉格友人,竟然還認了,除了贊嘆和諧之美、造物之神奇外,我已無言以對。

帶著意外的興奮,我們直奔聖維塔大教堂,它是城堡區最重要的地標之一。這座近700年歷史的建築遠遠就已映入眼簾,一排直衝雲霄的尖塔、大門上的拱柱和圓形花飾,內部屋頂交錯的橫梁,還有以彩金裝飾的壁畫和聖禮尖塔,無不華麗氣勢,怪不得擁有“建築之寶”的美譽。這裡是布拉格王室加冕與辭世後的長眠之所,至今還保存著國王的王冠和加冕用的權杖等珍貴文物。

在金銀裝飾間,色彩鮮麗的彩色玻璃有著溫暖人心的力量。它們的設計出自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之手。每一大塊玻璃上都述說著一個宗教故事,人物線條簡潔,刻畫逼真不在話下,色彩的拼接更是堪稱一絕,對比強烈,搭配得當。每當陽光穿過窗戶,把色彩擴大後再映照在教堂內的牆壁上時,其柔和靜謐之美令人感動。繞教堂一圈,單是欣賞這種能自行賦予無限內涵的色彩,就已打發了半天時間。

大教堂內部

能與教堂的大氣精美相映成趣的,莫過於離教堂不遠處的小巧玲瓏的黃金巷。別以為這裡是黃金打造的巷子,它只是古時為王室打造金屬器具的工匠們居住的地方。現在倒是名副其實的黃金巷,因為這裡變身成為特色小店的聚集地,旺季時游人如織,超有吸金力。窄窄的巷子,小屋林立,每件小屋都在拼櫥窗、拼擺設、拼工藝,你有你的七彩斑斕小櫥窗,我有我的花木扶疏小庭院。文學家卡夫卡還曾在小巷的22號居住過,現在依然延續著書香,成為一家優雅小書屋。

喜歡小玩意的游客簡直就像進了網淘實體街,小到一塊香皂、一個夾子,大到如盔甲、家具,都能找到別具一格的設計樣式。為了重現黃金巷的歷史,還有工匠現場表演鐵藝,一朵出自猛男之手的永不凋謝的鐵玫瑰,竟要33歐元,果然是吸金小巷出品埃

3、歐式大橋廟會

布拉格擁有多座橋梁,數查理大橋最出名,游人數量和老城廣場能夠一拼。皆因它是一座連接景觀之橋、一座展示雕刻藝術之橋、一座遍布“文藝走鬼”之橋。

它是布拉格人於14世紀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梁,意義就像海珠橋之於廣州人。大橋把兩端的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連成一體,因此是歷代國王加冕游行的必經之路。而大橋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橋頭牌坊上的金色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出自捷克17到18世紀的巴洛克藝術大師之手,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據說只要虔誠地觸摸這些雕像,就會讓你美夢成真,於是有些銅像便被摸得發亮。不過不用擔心,現在看到摸到的都是復制品,真品已經保存在國家博物館內。

查理大橋雕塑

走在查理大橋上,到處可見有畫家在創作水彩畫,有藝人在唱歌跳舞,還有手工藝品現場創作,以及各式展示捷克風土人情的瓷器和木偶等。這些文藝化的“走鬼”一檔接一檔,目不暇接,游客來回於大橋兩端,畫畫留念的、討價還價的、試玩木偶的都有。查理大橋就是這樣每天上演著歐版廟會,在一河兩岸無敵景觀的包圍下,把傳統的雕刻藝術與通俗的街頭文化無縫接駁起來,充滿喜感。

4、與靈魂對視

來到布拉格的游客,大多數都會再走70公裡,到KutnaHora(簡稱KH)小鎮轉一趟。虔誠的人會告訴我們,通往KH的路,是一條通往天堂的路;小說家會告訴我們,向KH出發,就是向驚悚和詭異出發;但事實告訴我們,來到KH就是來到一片心靈平靜的空間。KH鎮究竟是何方神聖?它就是歐洲最大的人骨教堂所在地,沒錯,這教堂叫人骨教堂。

人骨教堂外表沒什麼特別,但內裡大有乾坤,全部由人骨做內部裝飾。據說,14世紀的一場黑死病肆虐歐洲,KH的人骨多得沒處放,教堂也因為資金缺乏而日漸衰敗。於是修道院長大膽決定,用堆積如山的屍骨去修繕、裝點教堂,讓它們成為教堂的一部分,從另一個角度講,也能讓逝者的靈魂與上帝無限接近。

從邁進教堂的那一刻起,每個人都在與靈魂對話。入口處的燭台是用120多塊人骨做成,壁爐全部由頭骨堆砌而成,祭壇、門楣、拱門、吊飾,還有十字架、王冠等裝飾,都是由各個部位的骨頭拼湊而成。其中一盞人骨吊燈甚是搶眼,主架由腿骨組成,撐著一塊塊排成圓形的盆骨,上面各自頂著一顆頭顱作為燭台,周圍多條掛簾則是由頭骨串成。在這裡,四萬副經過消毒和篩選的骨頭,經過大小搭配,被細致地用來砌成各種裝置,其設計心思和拼接工藝簡直能稱為“人骨藝術”,讓觀賞者看得目瞪口呆。

雖然平時堅決抵制恐怖片,害怕所有陰郁的音樂,但踏足這裡,內心卻異常冷靜。昏黃的燭光和雪白的人骨並沒有帶來陰森與寒心。因為這裡的裝飾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真的來源於現實的需要以及對信仰的忠貞。在神學家看來,死亡是神聖的事,死後將身體獻給上帝,是無上的忠誠與贊美,所以“人骨裝飾品”無需大驚小怪,帶著尊重前來即可。

這種材料做成的裝飾品,用精美或者豪華這些字眼來形容似乎有點不妥,但確實讓人開了眼界。來的人看到了若干世紀前的面孔,而這些面孔何嘗不是一直在看著世事無常呢。

5、隨心而行

想了解更真實的布拉格,要在漫步中逐漸領略。它有著無數曲折狹窄的小巷,連接著平常真實的生活,還有音樂、咖啡、面食甚至河邊一只天鵝,都能從中觸摸到城市的脈搏。

這裡的餐廳和咖啡館很親民,即使貌似高檔,但價格通常在可接受範圍內。按照某著名旅游攻略的指點,我們在老城廣場找到了一家老字號,裝修透著濃濃的捷克本土特色,菜肴也是傳統的捷克菜。點了酸菜牛肉、捷克餃子、大蒜湯等,雖然有點重口味,偏甜偏酸,但勝在分量十足,一盤主菜已足夠兩人吃。

俯瞰老城廣場

據說人吃飽了的時候,血液跑到胃裡去,腦袋就會笨一些,這說法在付賬環節很靈驗。賬單是侍應手寫後拿上來的,我們算了算,怎麼多了一百多克朗,侍應很耐心地解釋,菜肴有兩個價格,我們點了帶主食的,所以貴了。第一回沒經驗,也就算了。改天再去吃飯,賬單又是多算了的,侍應直接提醒多出的一百克朗是小費,這才發現賬單也有潛規則呢。

布拉格是音樂之都,連普通的公廁都播放著世界名曲,不計其數的音樂廳幾乎每晚都有演出。我們也附庸風雅一番,選在曾是皇家宮廷的文化中心,聽了一場世界經典名曲音樂會。布拉格不少音樂演奏和宴會都在這裡舉行,音樂已經成為了居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濃厚的古典音樂氛圍中,紀念甲殼蟲樂隊主創約翰·列儂的列儂牆成了布拉格當代音樂的標志性陣地。列儂牆隱藏在較偏僻的一條小河邊,不斷有年輕的藝術家們在這堵牆上塗鴉作畫,表達對愛與自由的向往,也為捷克藝術的延展注入新的音符。

布拉格的氣質就像它的房子一樣,既擁有東歐古典懷舊之美,又有著金屬和玻璃勾勒出的時尚感。千裡迢迢來到布拉格,我沒有看到廣場上拉著風琴的小帥哥,也沒看到旋轉舞動的美麗女子,更沒看到人頭湧湧的露天爵士音樂會。心中沒有遺憾,只有暗喜,因為專門挑選了晚秋季節,來到這個傳說中世界上最迷人的城市,只為避開喧鬧人群,好好看看每一幅刻滿滄桑的牆壁,摸摸滲著懷舊氣息的雕塑,尋找屬於這裡的寧靜與沉澱。

Tips

1、行走在布拉格,多留心眼是必需的。換彙是黑點之一,不少兌換店會用很大的字體標出較低的歐元賣出價,用很小的字體標出較高的歐元買進價,由於這也算是明碼實價,游人中招後沒仇報,所以換彙時一定要看清楚。

2、進地鐵別以為買了票就一勞永逸,記得拿地鐵票在閘機打下印記,作為進站記錄,隨時有警察來抽查,不知情的游客只能認栽交罰款。

3、在餐廳吃飯,一道菜常有前後兩個價格,有些是室內和室外的價格之分,有些是主食搭配與否的價格差別,但很多侍應會作出各種奇怪的解釋,反正就是要從客人口袋撈錢,所以坐下來吃飯前必須問清楚價格。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