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半島被稱為“原生態漁民的安居樂土”,曾經是與世隔絕的孤島,現在是中國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全國最大的風動石公園在這裡形成,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在這裡得到絕佳展現;古雷半島還是一張海上的“巨型餐桌”,遍地都是烹飪美味的好食材……
曾經,這裡是一座人跡罕至的近岸孤島,後來由於泥砂淤積,形成了陸連島,因為海浪擊石似鼓,響聲如雷而得名“古雷”。近年來,古雷半島因為豐富的旅游資源,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頻率漸漸增高。但遺憾的是,這塊“原生態漁民的安居樂土”,正在慢慢蛻變成鮑魚養殖地,甚至由於現代化的進入,還號稱要打造“世界第一石化城”……
鬼斧神工 我國最大的風動石公園
俯瞰古雷半島周邊海域,就像是騎在翼龍上欣賞薄霧朦朧中的臨海荒島,仿佛瞬間穿越到了電影《阿凡達》裡的神秘仙境。

古雷半島
海蟹三三兩兩地揮舞著鉗子在沙灘上橫行和撒歡,數量驚人的五彩小貝殼懶洋洋地躺在灘塗之上,它們是被浪潮輕輕裹挾上岸的。海浪、海風長年累月地衝刷著這裡的崖石,營造出頗具魔幻氣息的崖壁、洞穴、怪石、石蛋、石林和石筍。
以古雷半島為核心,周圍數公裡海域內有沙舟島、紅嶼島、菜嶼島、橫嶼、安井、外認鷹等十幾個島嶼星羅棋布,如同萬頃碧波中隱現的一群仙山——這片列島自古被視為古雷半島的附屬島嶼,名叫菜嶼列島。

半島三面環海
所以,當地人就把古雷半島及周邊附屬島嶼贊譽為:海上仙山,人間蓬萊。
很難想像,在1萬年前,古雷半島還是綿延不絕的山脈,在強烈的地質運動作用下,巍峨的山體竟然沉入滄海,最終成為了台灣海峽的一部分。那微微冒頭的群山山峰,便形成了23個顯露海面的島嶼。
劇烈的地質運動,還讓菜嶼列島的紅嶼島上衍生了珍貴的風動石。風動石是花崗岩石蛋地貌的一種特殊類型,因石蛋的根部與基座的接觸面積很小,給人一種大風吹來搖搖欲墜的感覺。

被海水衝打的礁石
風動石這種石塊孤立而堅硬,往往呈等軸狀臥在其他岩石上面,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很小,看上去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傾倒,令旁觀者膽寒。大風襲來,個別巨石會微微晃動,發出響聲。
紅嶼島被稱為“我國最大的風動石公園”。風動石自古聞名,早在明代文人張岱的《夜航船o荒唐部》裡就有記載:“漳州鶴鳴山上,有石高五丈,圍一十八丈,天生大盤石閣之,風來則動,名風動石。”
島的制高點上有一塊號稱“中華風動第一石”的竊蛋龍風動石,它的形態像是被一只巨龜駝在背上,和龜背的接觸面積僅僅為一平方米的岩面。這塊重達3000噸的風動石看上去雖然搖搖晃晃,但始終沒有外力可令它翻動。在竊蛋龍風動石旁邊,還立著一塊奇特的腰鼓形風動石,在碧海藍天之下與巨大的竊蛋石相依相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旅游大辭典》記載的風動石僅有3塊,但在福建省漳浦縣2007年開展的沿海地區風景名勝資源調查與開發活動中,卻發現紅嶼島上現存的風動石竟多達十多塊,驚人的數量舉世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