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消息,大犰狳(又叫巨犰狳,學名Priodontes maximus)是一種在鏡頭前十分害羞的動物。直到最近,來自巴西的科學家才利用相機陷阱拍到了大犰狳幼崽的身影。作為潘塔納爾大犰狳研究項目和蘇格蘭皇家動物學會區域保護的協調人,阿諾德·戴斯比茲(Arnaud Desbiez)在巴西中部的潘塔納爾地區跋涉了2000公裡,終於發現了這種稀有動物的蹤跡。

潘塔納爾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濕地之一。2012年初,科學家通過在這裡設置的相機陷阱拍攝到了一只雄性大犰狳,當時它正光顧由一只雌性大犰狳挖掘的洞穴;之後相機拍攝到兩只大犰狳共享洞穴的浪漫情景。5個月之後的圖片顯示,一只大犰狳幼崽正把它那獨特的鼻子伸出洞穴。
阿諾德·戴斯比茨說:“紀錄大犰狳的出生是非常重要的開始,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這一神秘物種的生物學和繁殖特征。”

這是一張近期拍攝的圖片,一只成年雌性大犰狳從洞穴中走出。這種哺乳動物可以長到1.5米長,重量可達50公斤。大犰狳為夜行性動物,其棲息地復雜多變,從開闊的稀樹草原到熱帶雨林都可能有它們的蹤跡,因此很難見到。
直到現在,科學家依然對大犰狳知之甚少。由於種群密度很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犰狳列為易危物種。據IUCN稱,棲息地喪失和捕獵活動已經使過去三代的大犰狳數量降低了30%。戴斯比茨說:“我們實際上對大犰狳一無所知,而且有可能在我們對其基本的自然歷史和生態角色有所了解之前,它們就已經滅絕了。”

大犰狳最常見的行為莫過於挖掘洞穴。它們擁有巨大的前爪,能夠一邊挖掘一邊輕松地清除泥土。這樣的洞穴也成為它們在此地區存在的證據之一。大犰狳也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工程師,戴斯比茨說:“我們在巴西潘塔納爾的研究顯示,大犰狳挖掘的洞穴是許多動物——從小型的蜥蜴到體形較大的西猯——的避難所和避熱所。”

從左到右分別是加布裡埃爾·馬索卡托(Gabriel Massocato)、達尼羅·克魯伊伯(Danilo Kluyber)和阿諾德·戴斯比茨,這三位研究人員在2010年進行了對大犰狳的首次長期研究。通過無線電發射機、相機陷阱、洞穴調查和地圖繪制等手段,他們希望能搜集更多有關大犰狳的生態學和生物學信息。
如今他們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到目前為止,研究團隊捉住了8只犰狳,繪制了一個合作牧場內所有洞穴的位置圖,並在70多個洞穴口前放置了相機陷阱。作為研究項目的獸醫,達尼羅·克魯伊伯說:“在我整個野生動物保護的職業生涯中,沒有什麼比看到大犰狳幼崽首張圖片更令人激動的了。”戴斯比茨補充道:“大犰狳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宣傳價值。這一物種具有令人著迷的演化史,展現了獨具一格的適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了有趣的角色……而且人們基本上從來沒聽說過它們。”
潘塔納爾大犰狳研究項目是一個三方合作項目,合作方包括蘇格蘭皇家動物學會、巴西的生態研究所和一家私人牧常該項目的資金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動物園,以及其他基金會和保育機構。(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