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科技訊 3月8日消息,國外媒體報道,很多動物的出生並沒有父親,以下盤點了其中幾種單性繁殖生物。2001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亨利•多利動物園和水族館的水族館飼養員驚訝的發現水箱裡有一條窄頭雙髻鯊(Sphyrnatiburo)寶寶在游泳。該水箱裡原本只有三條雌性窄頭雙髻鯊,它們在很幼小的時候就生活在水箱裡並且在過去的三年裡從未接觸任何雄性個體——因此問題是,它們是如何懷上幼崽的?各種解釋紛至沓來:可能其中一條鯊魚在被抓獲並囚禁在水族館之前,與雄性個體交配後體內保存有精子。2007年,基因測試結果否決了這一猜想。這只鯨魚寶寶是“處女生殖”,也即單性繁殖的產物,換句話說,這只鯨魚寶寶是母親的克隆體。很不幸的是,這只鯨魚寶寶在出生幾天後就死亡了。

2007年1月英國切斯特動物園裡一只科摩多龍(Varanuskomodoensis)寶寶(世界上最巨大的蜥蜴)出生了,它是動物園裡的雌性科摩多龍孵化的多個幼崽之一,這條科摩多龍從未與任何雄性個體交配過。對孵化的幼崽進行的測試證實了它們是單性繁殖的結果。在科摩多龍物種中,單性繁殖只會產生雄性後代。這是因為科摩多龍和其它某些爬行動物一樣,與哺乳動物的“性別設置”方面有所不同:雌性個體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的性染色體。因此單性生物產生的胚胎會擁有兩條雌性染色體——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無法存活下來——或者兩條雄性染色體。

這條蜷縮在母親懷裡的年輕雄性銅頭蛇(Agkistrodoncontortrix)本不該存在的。即使目前證實大量物種中存在單性繁殖的例子在不斷增加,很多生物學家仍然認為這種單性繁殖是在囚禁條件下發生的異常情況。然而一支研究小組在美國發現了野外懷孕的兩個物種的雌性響尾蛇,科學家對響尾蛇後代進行測試後發現它們是單性生殖。這也證明了有些物種在野生環境下也會通過單性生殖進行繁殖。“這條響尾蛇幼崽是雄性的,出生於2011年。”研究小組成員、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斯帕坦堡沃福德學院的查爾斯•史密斯(Charles Smith)這樣說道。“我們打算在實驗室裡將它養大,並希望能在今年夏天對它的生育能力進行測試。”

這條位於迪拜阿拉伯塔酒店水族館的豹紋鯊(Stegostomafasciatum)自2007年起每年都會產卵,盡管它並沒有與雄性個體進行交配。單個雌性豹紋鯊孵化的卵經常被水族館清潔人員當垃圾丟棄。但發現這些卵的工作人員大衛•羅賓遜(David Robinson)和沃倫•貝韋斯托克(Warren Baverstock)曾經聽說過鯊魚物種存在處女生殖,因此他們將這些卵保存下來,想要查明這種處女生殖是否也會發生在豹紋鯊身上,事實證實了這一猜想,其中一些卵孵化了。

對於這些藍色斑點狀的蠑螈(Ambystomalaterale)來說,單性生殖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它是如何做到一直繁殖的。這些物種中並沒有雄性個體。更奇怪的是,蠑螈物種非常需要雄性個體,因為它們的卵需要精子的“激活”。因此它們會與其它物種的雄性個體交配,但所有的雌性後代都不會遺傳雄性的任何DNA,這種奇特的現像名為雌核生殖。目前科學家大約發現了90個全是雌性的脊椎動物物種,其中大多數會與其它物種的雄性個體進行交配,具體原因直到最近才逐漸明朗。

理論上來說,擯棄所有的雄性個體具有頗多優勢,例如不再需要浪費時間尋找雄性個體,或者冒著患上性傳播疾病的風險。然而即便如此,完全無需雄性個體生存的物種仍占少數,常見的多變鞭尾蜥蜴(Aspidoscelistesselata)便是這為數不多的生物之一,其它還包括少數鞭尾蜥科物種和某些壁虎物種。這些動物有時候也會表現出交配行為,例如與其它雌性個體表現出“擬交配”行為。(編譯/嚴炎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