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曾是顆“大火球”:遍布巨型岩漿海洋

天文

導讀 騰訊科學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對水星岩石化學成分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這顆星球過去可能擁有一片巨大的岩漿海洋,時間點處於45億年前,這項新的研究任務由“信使”號探測器完成,旨在分析水星表面、空間環境以及行星化學物質組成等。自2011年3月起,NASA的探測器開始收集相關數據,一組科學家負責對X射線熒光光譜數據進行分析, ...

騰訊科學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對水星岩石化學成分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這顆星球過去可能擁有一片巨大的岩漿海洋,時間點處於45億年前,這項新的研究任務由“信使”號探測器完成,旨在分析水星表面、空間環境以及行星化學物質組成等。自2011年3月起,NASA的探測器開始收集相關數據,一組科學家負責對X射線熒光光譜數據進行分析,該任務收集到了有關水星表面岩石的組分情況,科學家希望揭開水星到底發生了何種地質過程,導致其表面出現兩種不同組成的岩石?

水星表面岩石中發現的不同化學組分,揭示了這顆太陽系內側軌道行星曾經存在巨型岩漿海洋

對此,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創建了兩類岩石,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的地質演化過程,通過實驗科學家設想水星上曾經出現巨大的岩漿海洋,在這種環境下可演化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岩石,通過結晶、凝固最後重新由熔岩噴發機制存在於水星表面。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地質學教授蒂莫西·格羅夫介紹:“水星上發生的事件其實是非常驚人的,地殼的年齡很可能超過了40億歲,因此這些岩漿海洋應該存在於非常古老的過去。”

信使號探測器進入水星軌道時正處於強烈的太陽耀斑活躍期,作為太陽系內側軌道上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受到太陽光和輻射的“烘烤”,其表面的岩石反射出強烈的光譜信號,科學家通過X射線光譜儀就可以確定水星表面物質的化學成分。

針對水星上岩石出現的不同化學組分,格羅夫認為可在實驗室中模擬二氧化硅、氧化鎂以及三氧化二鋁的比例,再將其熔化結晶,探索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實驗結果顯示,兩種成分可能來自同一地區,指向了一個巨大的岩漿海洋。此外,本項研究還暗示了水星存在一個極為混亂的早期演化過程,其中包括大塊天體的撞擊,科學家認為這將填補水星早期歷史的很多空白,加深我們對水星形成過程的理解。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