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尼亞拉穆島Shela遺址出水的德化五彩碗(福建博物院供圖)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福建博物院2012年度考古工作彙報會上了解到,2012年11月底至2013年1月中旬,由中國和肯尼亞合作實施的拉穆群島地區水下考古項目,探明位於肯尼亞東北部海域的拉穆島Shela遺址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1米、寬約15米,出水文物除了阿拉伯、斯瓦西裡等不同地域風格的陶罐外,還有福建德化窯生產的青花碗、盤以及五彩碗等。
據了解,根據中國和肯尼亞合作實施拉穆群島地區水下考古協議,2010年11月26日至2011年1月23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調集國內12名水下考古隊員,與肯尼亞國家博物館3名專業人員組成水下考古工作隊,對以拉穆群島、馬林迪海域為重點的肯尼亞沿海地區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集到大量水下文化遺存線索。2012年11月底至2013年1月中旬,水下考古工作隊對拉穆島Shela遺址進行重點調查和發掘,完成了4.9萬平方米的水下探摸與1.5萬平方米的物探。此外,還進行了面積約76平方米的10個硬探方和9個軟探方的布設與發掘,並完成了相應的水下測繪圖。
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員、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羊澤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出水的中國德化瓷出產於清代中晚期,產地在福建德化,主要以生活用品為主。這也是首次在中國考古隊參與的外海考古項目中發現中國瓷,此前已多次在海外陸地出土文物中發現明代德化瓷器,此次發現從另一個角度佐證了當時德化瓷在世界各地貿易中的繁榮程度。德化瓷因胎質白、胎度厚、鈷料極具特色,今天依然受到海內外收藏者喜愛。
據介紹,拉穆島Shela遺址的挖掘工作已初步告一段落,目前出水文物正在分析檢測。今年,中肯兩國考古隊將重點發掘馬林迪遺址,經過初步調查,在該遺址發現了長約40米、寬約17米的古沉船。(駐福建記者黃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