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比特人》海報

24幀電影的數據
文·張茂祺
2月22日,大片《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國內上映。《霍比特人》電影三部曲被認為是《指環王》的前傳,講述了“魔戒”的由來。據介紹,導演彼得·傑克遜之前在《指環王》的拍攝中用2D技術造訪了中土大陸,並得以用“強行透視法”讓觀眾產生錯覺,認為甘道夫比霍比特人和矮人們高大許多。而此次用3D技術拍攝,在早期的制作過程中大量運用了比例重疊法來完成攝制。
而最讓大家驚喜的是該片應用了48幀技術。《霍比特人》是全球首部采用48幀技術的好萊塢大片,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48幀技術的弊端
《霍比特人》共分三部曲,每部170分鐘,堪稱史詩巨著。與魔戒不同的是,《霍比特人》從拍攝、剪輯、後期處理到放映,三部曲全面采用了48幀技術。
與以往的電影技術遭遇尷尬的狀況一樣,48幀的出現也並非一番風順。一方面,以《霍比特人》導演彼得·傑克遜和《泰坦尼克號》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為代表,是48幀技術的支持者。詹姆斯·卡梅隆還坦言《阿凡達2》將采用48幀技術。另一方面,以電影協會資深的元老們為代表,還有不少不太懂技術的觀眾,紛紛表示對48幀技術不看好。
電影是連續播放的靜止畫面,只是播放速度很快而已。
電影的幀數是什麼概念?與以往的24幀技術相比,48幀技術會帶來哪些優勢?為啥會有支持者和反對者?
首先,我們要先簡單回顧一下從幀數的概念。幀數就是在1秒鐘時間裡傳輸的圖片數量,也可以理解為圖形處理器每秒鐘能夠刷新的次數,通常用fps表示,英文Frames Per Second的縮寫。每一幀都是靜止的圖像,快速連續地顯示幀便形成了運動的假像,就是視頻。相對而言,高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每秒鐘幀數越多,顯示的動作就會越豐富越流暢。
看到這裡,多數朋友就會脫口而出,那還糾結啥啊?當然據要選擇高幀數,而且是越高越好。但是,幀數越多會出現兩大弊端:
首先是幀數越高,數據量會倍增。在昔日的膠片時代,存儲成本和運輸成本不可想像。莫要說現今存儲技術發達,依然會出現存儲非常不利的問題。提高成本和增加難度,是大問題。熟悉視頻編輯、動畫制作的朋友一定知道,幀數越高,不僅文件體積大,而且處理任務的難度加大,後期的渲染時間明顯翻番。對於大型的電影制作而言,數據量提高是急不得也惱不得的問題。
然後是對硬件設備的要求更高。從電影的拍攝、處理、播放,都要全部支持方可,三者缺一不可。高幀率的設備價格昂貴,譬如48幀的數字影院放映機的售價約是24幀的2倍。而且,超高幀率設備的出現,僅是近幾年的事,普及有難度。
當然,務實的電影界制定24幀的規範,是有一定理論根據的,就是那個人眼的視覺殘留特性。我們的眼睛很復雜很精密,但是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後,仍保留一段時間的現像。而且這是由視神經元的反應速度造成的,其時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雖然人與人之間有差異,但是這個視神經元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4幀,恰恰是一個合理的數值。有些朋友說能體會出30幀和60幀視頻的差別,往往是心理作用所致。
48幀的優點
看《霍比特人》的廣告宣傳,神秘的48幀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是真的嗎?我們將從兩方面來分析其顯示效果和3D應用。
單純從概念上講,48幀是24幀的兩倍。從拍攝而言,高速攝影機拍攝的畫面更加豐富,當然數據量至少增加一倍。我們平時看電影,在動作、槍戰、飛車等動態場景時,畫面會看見的拉絲,也就是所謂的發虛或模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電影的放映效果,即很多細小的高速運動的細節模糊,無法顯示的更真切。
最簡單的查看辦法,就是在電腦上播放動作類高清視頻,通過軟件逐幀播放時,可以看見很多畫面是虛的。就算是變形金剛、速度與激情、加勒比海盜等這些好萊塢大片,亦無法避免這種現像。
高幀率,就可以降低或減少這些模糊,這就是48幀電影技術的優勢之一。據海外觀看過的網友介紹,畫面真清楚,細節逼真,特寫鏡頭絲絲入扣。
選48幀與3D結緣
為啥是48幀,不是更高的60幀?首先,這與電影制作成本有一定關系,更高的幀數總體成本還要飆升,而且對硬件、軟件要求也太高。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為了完善3D技術。我們都知道3D電影,但是其播放原理略有些陌生。簡而言之,就是幀數減半。以24幀的3D電影為例,左右各12鄭12幀,我們的眼睛自然能感覺出閃爍感;為避免閃爍現像,通過軟件後期處理,加進插幀,增加幀數。這也是為何有些影院投影機會宣稱支持240赫茲或120幀,都是軟件插值在換算出來的結果,有很強的文字游戲意味。
但是,插值插幀出來的數據,與原生的還是有很大差別。48幀,正好是24幀的2倍,3D顯示中左右各24鄭原生的圖像數據,要比那些虛擬出來的更真實更逼真。這,其實是48幀出現的初衷,完美解決3D播放的跳幀問題。24幀,已經可以滿足需求,若再加上插幀技術,3D播放的閃爍感可以徹底杜絕。
48幀的兩大優勢確實很給力。看到這裡,大家不禁會想,為啥還有反對者?
任何事情都要分正反兩方面分析,有時也很難明確判斷對與錯,反對者必有其原因。由於全球電影發展的速度過快,電影的銷售總額在提高,但是競爭壓力巨大,單部影片的利潤往往沒有預期的那麼高,只有極少的影片賺的盆滿缽滿。投資方開始理性面對電影市場,投資趨向於保守。另一方面,影院方都是抱有一次投資吃10年的幻想,都不願更新設備,對新事物有莫名的恐懼心理。
除了商家,觀眾也存在莫須有的抵觸心理。海外媒體報道,確實畫面更清楚了,但是感覺失去了連貫性,觀眾產生了莫須有的抵觸心理。就像當年數字放映、3D、4K等技術出現時,消費者依然戀戀不舍,不願接受新事物。加之近2年,偽3D電影的泛濫,讓觀眾很受傷,這是一個電影制片方自毀長城的惡性後遺症。
48幀技術面臨的壓力
其實,縱觀電影的發展史,從18幀升級為24幀,也是在困難重重中艱難的完成蛻變。48幀要走的路,可能還會很長。現階段,48幀技術主要面臨的壓力是兩方面:
外在因素,院線方的支持很重要。若都不中意48幀,尤其是在放映設備上不支持,消費者很難接觸。現階段,莫說國內,連北美也是屈指可數的幾家影院配置了少量的48幀放映機。據悉,國內的用戶將無緣欣賞48幀版。
內在因素,糾結的片源。采用48幀技術的電影,要從拍攝源頭做起,還需要全方位的支持,和3D技術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在的偽3D,都是非原生,後期處理出來的,48幀會不會也走這條岔道?至少,現在很難下定論。
———— ■相關鏈接 ————
高亮度感覺就是好?
在影院看2D電影,屏幕亮度一般在16FL(FL為放映機燈泡亮度單位:福特朗伯);因為3D技術的局限性會阻擋大量的光,3D光效成為重要問題,所以目前3D放映標准被設定為4.5FL,屏幕亮度比較暗。所以,有的觀眾看完3D片後,眼睛不舒服。就好比說:人在昏暗的燈光下,讀書2個小時,眼睛自然很不舒服。而且,有一些影院可能還達不到4.5FL的亮度。而6FL是被倡導的畫面亮度標准,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取代4.5FL成為標准的畫面亮度。記者先後觀看了兩種不同亮度技術的《霍比特人》,對於這樣一部時間很長的電影來說4.5FL不如6FL更讓人舒服,而且“霍比特人”這樣的史詩電影充滿了“地下”等色調較暗的場景戲,高亮度對於人眼更為有益,很舒適地投入電影環境中,提高亮度也是可以讓你在3D觀影中很舒服的享受。同樣前後觀看過的同行表示,雖然差別並非懸殊但是絕對觀感體驗不同一般。
目前全國有182家影院安裝了RealD系統,其亮度是其他影院的兩倍,而且放映高幀率影片的功能,還可以在82英尺的巨幕上只需一台數字放映機放映。RealD中國區業務發展經理徐瑾表示,倡導6FL的標准放映可以給觀眾更好的體驗,她也表示目前RealD 可以播放兩種亮度的拷貝,“具體效果來說,應該是6FL的拷貝在RealD這種6FL設備上效果最好,如果是4.5FL拷貝,也可以用RealD設備增加其亮度,效果最差的是4.5FL在一般3D放映系統的呈現。”(來源: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