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伊朗大家不一定熟悉,但說道波斯,但多少還是有點印像的,譬如波斯地毯。波斯城中一個個拱形建築,很容易聯想到《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神燈和飛毯等珍奇事物。

出發前,我一度很緊張,我對伊朗的認知僅限於讀過的一兩本伊朗小說,還有電視上對伊朗的報道,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同伴聊天時發現,他們在抵達伊朗時似乎也經歷了幾個小時的惴惴不安。
我們從德黑蘭出發向東,第一站是小城Semnan附近的Alandan Lake,這是一個不大的湖泊,有點像北京的什剎海。3月的伊朗正值旅游旺季,湖邊有兩家人生起火堆,正悠閑地曬著太陽,還有幾個年輕人似乎正在開party,遠遠地跟我們打招呼,問要不要一起玩。太陽快落山時,吠聲四起,幾只鬣狗距離我們只有一百米左右。夜色籠罩下來,我離開篝火和人群,仰望星空,漫天星辰仿佛是游走天際的調皮精靈,星光倒映在湖中,隨著湖水搖曳。這和我想像中的伊朗完全不同,忐忑的心也逐漸平穩下來。
短暫逗留之後,我們去往Badab-sort spring,那裡的雪山後面藏著一個景色優美但鮮為人知的“五彩池”。因為土壤富含礦物質,池子呈現暗紅的底色,池水高低不同,顏色深淺不一,錯落有致。我們來這裡不只是為了享受美景,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撿拾垃圾。我們幾個雖然戴著頭巾,全身上下包裹得嚴嚴實實,但依然不難認出是外國人。這樣的行為顯然影響到周圍的游客,一對情侶也加入了撿拾垃圾的行列,那個男孩好奇地問我們從哪裡來,隨後他的表情忽然嚴肅起來,面帶慚愧地說:“這是我們的國家,卻讓你們來撿垃圾,這可真不好。”
抵達沙漠小鎮Mesr已是深夜兩點。天蒙蒙亮時,趁大家還在酣睡,我拿著相機出門閑逛。遠遠看到一個院子裡有五六只成年駱駝,還有幾只剛出生的小駱駝,主人友善地喊我進去,示意我可以撫摸一下它們。登上他家屋頂,整個小鎮盡收眼底,鎮上只有百十戶人家,大部分房子是泥土混著稻草搭成的,和遠處的沙漠連成一片。
早飯後,我們進入小鎮附近的沙漠,偶爾能看到一些植物,據說都是人工種植的,現在是早春,看上去十分枯黃,不知夏天是否會變成濃綠。費力爬上一座座沙丘,爬一步滑半步,下去的時候索性直接用滾的,再站起來,頭發、衣服、鞋子、包裡滿是沙子。徒步3個小時之後,終於看到一座叫做Farahzad的小鎮。沙漠中能形成規模的鎮,都是因為有水源。接待我們的Tabatabaei先生說,鎮上有五十幾戶人家,其中十幾戶都是他家親戚。這些沙漠居民起初以種植一些農作物為生,後來漸漸人丁興旺,開始為過往的商人或旅行者提供服務。 2012年,Tabatabaei先生經營多年的家庭旅館被收錄在全球旅行指南《Lonely Plant》裡,到訪的外國游客也多了起來。

走進Tabatabaei先生的家庭旅館,仿佛是進入了家居雜志的拍攝地。暖色調的燈光,彩色玻璃,波斯花紋的桌布,還有餐具,每一樣都是主人精心挑選的。Tabatabaei先生興致勃勃地拿著菜單為我們推薦自己的拿手菜,說裡面采用了特殊的香料。我在餐桌上竟然發現了小米,不知道是否與遙遠的絲綢之路有某種聯系,據說當地只有新年時才能吃到。
告別沙漠,下一個目的地是綠洲城市卡尚(Kashan),據說其歷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公元11世紀,卡尚建起了城牆,16世紀時,薩非王朝(Safavid Empire)在此興建後花園。1778年的一場地震摧毀了城裡大部分建築,如今僅余下一處公共浴室的遺址(Sultan Amir Ahmad Bathhouse),占地1102平方米,有氣派的門廳、雕花的牆壁和高高吊起的彩繪穹頂。一個浴室尚且如此,不知那些沒能遺留到今天的主要建築該是何等的巧奪天工。遺址各處都擠滿游客,其中只有我這一張 中國臉孔,特別顯眼,好多雙眼睛盯著我看,我有些難為情,只能面帶微笑一遍一遍地說“Salang(你好)”。兩個伊朗女孩邀請我和她們的家人合影,我欣然前往,沒想到這是一個大家族,於是我便被夾在了十幾個快樂的伊朗人中間,惹來不少人圍觀。

到訪卡尚,除了參觀城內氣派的建築和城郊的古波斯花園,我們還驅車前往80余公裡的世外村莊Abyaneh。據同行的伊朗人介紹,這座小鎮已經有1500多年歷史,以獨具特色的紅色房頂而聞名,像是一個頂著紅蓋頭的少女,嬌羞而明媚,很多游客慕名而來。當地婦女的服飾也很特別,小碎花的頭巾,色彩鮮艷的衣裝,還有以黑色為主調、嵌有花紋的圍裙。村口有一家不大的飾品店,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寫著“Made in China”。胖老板倚著門看我們挑來揀去,他的母親則坐在門口,一臉慈祥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晚上我們回到卡尚,在Noghli Historical House用餐,這是一間餐廳兼旅館,登上房頂可以一覽卡尚夜景,老板還特別安裝了一個望遠鏡。俯瞰城中一個個拱形建築,很容易聯想到《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神燈和飛毯等珍奇事物。餐廳裡還有傳統波斯戲劇的演出,演員是一個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年輕男子,應該是個說書人,只是時而騰空躍起,時而手持道具做打鬥狀,逗得滿場大笑。他講述的是波斯歷史英雄Rostam的故事,出自波斯詩人菲爾多西撰寫的一部長篇敘事詩《The Shahnameh》,也叫《國王之書》。演出在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之後結束,這點倒是跟中國的說書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