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太空圖

天文

導讀 1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國家地理近日發布了上一周的精選太空圖片,在本周的精選圖像中包括了澳洲的大火,新拍攝的恆星和脈衝星圖像,以及其它最新的觀測成果。 這張照片是去年12月下旬由美國宇航局衛星搭載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獲取並於今年1月7日對外發布的。其所展示的是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的沼澤地區景像,在周圍近海海域可以 ...

1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國家地理近日發布了上一周的精選太空圖片,在本周的精選圖像中包括了澳洲的大火,新拍攝的恆星和脈衝星圖像,以及其它最新的觀測成果。

這張照片是去年12月下旬由美國宇航局衛星搭載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獲取並於今年1月7日對外發布的。其所展示的是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的沼澤地區景像,在周圍近海海域可以清晰看到由於浮游生物爆發而產生的海水變色。

這張照片是由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拍攝並於今年1月8日對外發布的,可以看到澳大利亞正被肆虐的野火炙烤。更糟的是,就在1月7日,該國經歷了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天,當天的日平均氣溫高達華氏104.59度,約合40.33攝氏度。

根據氣像局預報,該國下周可能還將經歷更嚴重高溫的襲擊,溫度實在太高,甚至澳洲氣像局不得不臨時在其圖例系統中增加了一種顏色以便標示出這種極端的高溫。

這張新發布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照片所拍攝的是一顆近距離恆星南魚座α(北落師門)及其周圍由塵埃碎屑構成的行星盤。這張照片迅速引起了天文學家們的關注。這是因為這張於1月8日發布的圖像上顯示這個主要由冰塊,塵埃以及石塊組成的行星盤的寬度超出此前預期,從恆星本體向外延伸達140~200億英裡(約合225~322億公裡)。

科學家們同時也利用這份圖像來計算一顆圍繞北落師門運行的系外行星,即南魚座αb的軌道。計算結果顯示這顆軌道公轉周期約為2000年的行星,其軌道距離離恆星本體要比此前的估算近3倍左右,並且由於其具有高偏心軌道,在其運行過程中將穿越碎石帶,和這裡的大量小天體發生碰撞。

而如果這種撞擊發生的話,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保羅·卡拉斯(Paul Kalas)的說法,那將會出現在2032年前後,撞擊的結果可能將會和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時的場景相類似。

美國宇航局卡西尼飛船的探測數據顯示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上的碳氫化合物海洋中可能漂浮著主要由甲烷和乙烷構成的“冰山”。正如這張於1月8日由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發布的藝術示意圖所展示的那樣,巨大的冰山映照在紅紅的光輝之下。

這張照片發布於1月6日,地點是美國內華達山脈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這裡是位於該國家公園東部的莫諾湖,此時湖面上空銀河璀璨。莫諾湖大約形成於100萬年前,是北美地區最古老的湖泊之一。

這一脆弱的水體造就了這裡獨特的,仿佛外星之地般的神奇景像——泉華,這是水中長年累月積澱的石灰質礦物堆積而成的。莫諾湖中盛產鹹水蝦類,堿蒼蠅以及各種鳥類,這裡還是一類被懷疑可以在DNA鏈中以砷元素替換磷元素的奇異細菌的棲息地,這項發現曾經一度引發轟動,因為它將極大地拓展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並增加我們對其它行星環境中存在生命的設想。盡管這項發現後來遭到質疑和否定,不過如果僅僅看著這張照片,那種靜謐的感覺,讓人真的覺得它就是通往宇宙的窗戶。

這張照片所展示的是一次太陽爆發事件,於本周由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對外發布,其清晰顯示出高溫等離子體隨著太陽磁力線運動扭曲的景像。由於磁場提供的推動力量不夠強大,這些等離子體物質中的大部分最終將會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落回日面。

這張清晰的圖像所展示的是獵戶座星雲的一部分,其於今年1月9日對外發布。這張照片由新近安裝在雙子天文台的光學系統拍攝。這一先進的最新系統使天文台的兩台紅外光學望遠鏡——一台位於夏威夷,另一台位於智利——可以在觀測時減少由於地球大氣層擾動而導致的圖像成像誤差。

科學家們正以全新眼光看待距離我們大約1000光年遠的船帆座脈衝星。這張由美國宇航局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拍攝並於1月7日對外發布的圖像顯示這顆告訴旋轉的中子星正向外拋射大量的高速粒子流,形成巨大的螺旋結構。

這種現像可能意味著這顆正以每秒11圈的速度告訴轉動的中子星存在輕微晃動。如果這一結論得到證實,那麼這將是中子星噴流結構中首次被觀測到存在這種晃動現像。(晨風)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