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星體設想圖。
深圳特區報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11日的報道,英國的天文學家近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大的星體結構——由73個古老類星體或星系共同組成的“大型類星體群組(簡稱LQG)”,縱深達驚人的40億光年,如此大規模星體的存在有可能會徹底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雖然目前還難以確定這個LQG的具體大小,但我們已經確定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大的宇宙結構,”該項研究的負責人、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羅傑·克洛斯博士介紹說,“這一發現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它顛覆了我們之前對宇宙的認識,如今看來,宇宙中的星系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是均勻分布的。”克洛斯博士還表示,普通星系的長度在600萬到1000萬光年之間,但一個典型的LQG的長度約為16億光年,而這些星體結構在被拉長後的長度能達到40億光年,該長度是銀河系與最近的仙女座星系之間距離的1650倍。
自類星體1982年被人類發現以來,它們就一直存在相互融合的趨勢,而此次天文學家所發現的大型類星體群組的規模更是令人驚訝不已。克洛斯博士說道,“我們的團隊將會繼續尋找類似的星體結構,以加強對此類星體的認識,並對這種現像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信蓮)
●鏈接
或顛覆宇宙學理論
現代宇宙學理論的基礎源自愛因斯坦的研究成果,並依賴於“宇宙學原理”的假設。雖然“宇宙學原理”也是一種假設,但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對其進行證偽。
然而新發現的上述LQG將對這一理論形成挑戰。因為,根據“宇宙學原理”和現代宇宙學理論得到的計算結果顯示,天體物理學家無法發現一個大於12億光年的宇宙結構。但新發現的LOG縱深已高達40億光年。(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