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尼羅河風光:阿斯旺大壩引發爭議(圖)

人文地理

導讀 阿斯旺水壩的建造資金部分來自前蘇聯。水壩建成後形成了納賽爾湖,即用來容納洪水和埃及河水配額的水庫。埃及和蘇丹之間的條約規定,尼羅河水流75%的水量歸埃及所有。灌溉系統和水壩的建成,為當地經濟和食物安全提供了保障,但也導致周圍國家為爭奪寶貴的水資源而產生爭議。埃塞俄比亞就率先推動了一項50億美元的項目,將在尼羅河兩大支流之一的藍尼羅河上建 ...

阿斯旺水壩的建造資金部分來自前蘇聯。水壩建成後形成了納賽爾湖,即用來容納洪水和埃及河水配額的水庫。埃及和蘇丹之間的條約規定,尼羅河水流75%的水量歸埃及所有。灌溉系統和水壩的建成,為當地經濟和食物安全提供了保障,但也導致周圍國家為爭奪寶貴的水資源而產生爭議。埃塞俄比亞就率先推動了一項50億美元的項目,將在尼羅河兩大支流之一的藍尼羅河上建設水壩。水壩將為南蘇丹和其他地區提供電力,但下游的埃及則擔心水量會因此減少。

在蘇丹肥沃的“半島”(Gezira)灌溉區,一位婦女正在采摘棉花並稱重。該區為白、藍尼羅河相夾,兩條河道在此彙合向北面的埃及流去。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區之一,在周圍一大片平坦、干旱的景觀中,灌溉區一排排綠色的農作物光彩奪目。雖然Gezira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才開始大規模灌溉,但整個尼羅河盆地密集耕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近5000年前,當時這裡的文明才剛剛萌芽。

在現代城市盧克索的周圍,是輝煌的古埃及城市底比斯的遺址。盧克索也位於尼羅河流域,農業發展欣欣向榮。這裡的紅木、芝麻和玉米比棉花更加出名。古代埃及的主要種植谷物,包括制面包的小麥和釀啤酒的大麥。

開羅尼羅河岸邊,五彩斑斕的船屋一字排開。尼羅河流域文明剛剛發軔之時,國王擁有土地和農業經營權。農業的發展促使專門勞動力的出現,為建設金字塔等偉大建築提供了基矗

控制尼羅河水流入納賽爾湖的泵站。這一造價10億美元的水電站每年能提供100億度的電能,足夠100萬台電視機工作20年。

南蘇丹波爾的尼羅河畔,牛群正悠閑地吃草。尼羅河及其支流滋潤了11個國家,包括埃及、蘇丹和埃塞爾比亞等,並延伸至布隆迪、盧旺達和烏干達的部分地區。整個尼羅河流域占據了近10%的非洲大陸面積。(任天)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