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草原的女衛士:發掘“土著生物學家”(圖)

人文地理

導讀 南美草原的女衛士:發掘土著生物學家 南美草原的女衛士:發掘土著生物學家 南美草原的女衛士:發掘土著生物學家 格蘭查科熱帶草原面積100萬平方公裡,縱貫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四國,共有3400種植物、500種鳥類和1500種哺乳動物生活於此,而玻利維亞生物學家埃裡卡,則是在這個相當於兩個英國大的地區內,推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工作。從2007年開始, ...

南美草原的女衛士:發掘土著生物學家

南美草原的女衛士:發掘土著生物學家

南美草原的女衛士:發掘土著生物學家

格蘭查科熱帶草原面積100萬平方公裡,縱貫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四國,共有3400種植物、500種鳥類和1500種哺乳動物生活於此,而玻利維亞生物學家埃裡卡,則是在這個相當於兩個英國大的地區內,推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工作。從2007年開始,埃裡卡召集對環境了如指掌的原住民上課,教會他們使用電腦、GPS,用軟件分析調查數據,讓當地人學會保衛自己的家園。

眼前的一幕讓埃裡卡·奎利亞爾驚呆了。

傍晚時分,土著獵人吉爾馱著兩只捕獲的野兔,行走在南美格蘭查科熱帶草原上。正當他盤算著如何烹制今晚的兔肉大餐時,迎面緩緩走來另一名獵人。後者神情沮喪,手持獵具,踽踽而行。

“老兄,需要幫忙嗎?”吉爾主動上前搭腔。

“別提了,一天都沒收獲。”那名獵人用眼角撇了撇背上的空麻袋,一屁股重重坐到了地上。

吉爾二話不說,從獵槍上解下一只野兔,塞進對方的麻袋裡:“它是你的了。”

這是兩年前發生的一個故事,玻利維亞生物學家埃裡卡當時正跟吉爾識別一段穿越路線,為後面的田野調查做准備。這兩位陌生土著人之間無私互助的行為令一旁的埃裡卡十分震撼。

兩年後,由於長期以來為格蘭查科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埃裡卡成為2012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的五名獲獎者之一。

“埃裡卡給我的最深印像,是她能夠將自己的學術知識與當地人的協助完美結合。”本屆大獎評委會成員安東尼奧·馬查多-阿利森博士告訴《外灘畫報》。

組委會在官方手冊中描述:“她通過培訓當地土著人,讓他們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加強管理力度,提高環境承載力。”

但埃裡卡挺不喜歡“培訓”這一說法,於是向本報記者談起了開頭這個故事。“來格蘭查科工作以前,我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我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到了那兒才發現自己一無所知。”她說,“格蘭查科讓我學會謙卑,與其說我在培訓土著人,不如說他們教會我許多可貴的特質。”

被侵蝕的格蘭查科

11月下旬的南亞次大陸,依然秋高氣爽。埃裡卡受邀來到印度新德裡,參加第15屆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頒獎典禮。

陽光明媚的午後,她身著棕色打底衫和藏青色亞麻外套,舒服地斜倚在酒店房間的沙發上。很難想像,眼前這個女人從事著比大多數人都要繁重辛苦的工作——在面積100萬平方公裡,縱貫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四國的格蘭查科熱帶草原上保護生物多樣性。

該地區生活著眾多土著部落,同時生活於此的還有3400種植物、500種鳥類和1500種哺乳動物。“在上世紀,格蘭查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埃裡卡告訴《外灘畫報》,“但那裡的生物呈現出極大的多樣性,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相對於南美洲北部的亞馬遜,格蘭查科顯得不為人所知,但稱其為“處女地”卻也並不合適:由於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長期的邊界爭端,物種棲息地遭到破壞,變成了軍事區。建設玻利維亞至巴西的輸氣管道,經營大型牧場,農業性侵占,以及利用地下水進行灌溉等行為都使格蘭查科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遭到侵蝕。

在南美洲南部,面積不到60萬平方公裡的巴塔哥尼亞草原上生活著近50萬只野生羊駝;而在地廣人稀的格蘭查科,一度只有三個種群、600余只羊駝存活。“人為的非法偷獵是主要原因。”埃裡卡表示,由於大部分科學家都前往北部的亞馬遜平原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導致格蘭查科地區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

直到1997年,由於森林大火和野生動物偷獵事件頻發,玻利維亞政府在該國東部建立起卡伊加國家公園(Kaa-lya National Park,“Kaalya”為當地語,意為“森林之神”),以加強對格蘭查科地區的環境保護與日常管理。

大學畢業前夕,論文導師問她:“你想去國家公園工作嗎?可以申請試一試。”

埃裡卡花了近一年時間完成畢業論文。1999年,剛走出像牙塔的埃裡卡成了卡伊加國家公園的一名工作人員。然而,她必須面對這裡惡劣的氣候所帶來的挑戰——夏季45攝氏度的高溫與缺水環境。

格蘭查科地處南美洲中部,面積相當於兩個英國,大部分區域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干濕兩季分明,加之基礎設施薄弱,令許多歐美科學家望而卻步。而埃裡卡自己都沒想到,她這一呆就是十三年。

發掘“土著生物學家”

格蘭查科常年缺水,在野外考察過程中,連續兩個星期無法洗澡對於埃裡卡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剛開始的幾個月裡,她和同事不得不向當地牧場主借水。但與其說是“借”,不如用“求”來形容更加准確。在一些當地人眼中,埃裡卡顯然是位不速之客。

在格蘭查科核心地帶,人為的大肆圈地生產,正侵蝕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巴拉圭,基督教門諾派購買了大片土地改造成牧場;巴西的農戶甚至已經越過邊境尋找更便宜的大豆耕作地。

從埃裡卡的工作職責上看,這些當地人的所作所為,都在她的勸導之列,而他們顯然也將埃裡卡視為阻擋自己財路的“威脅”。曾有一次,埃裡卡孤身一人在叢林中巡邏,偶然發現一支車隊正在運送毒品。當然,毒販也發現了埃裡卡。“你最好現在就給我離開1對方用槍指著她吼道。

這次驚險的經歷也讓埃裡卡意識到,僅靠兩三位科學家的單薄之力,無法有效改變格蘭查科地區日趨惡化的生態狀況。

“希望當地人學會保衛自己的家園。”埃裡卡開始挨家挨戶與當地原住民交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動員他們參與到保護格蘭查科的工作中。

在調查走訪過程中,埃裡卡和同事發現,有些原住民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了如指掌。“在植被分布和動物遷徙路線方面,他們的了解程度甚至勝於我們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外來者。”埃裡卡稱他們為“土著生物學家”。

這些“土著生物學家”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卻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十分了解。這對僅有三名科學家的卡伊加國家公園而言,猶如久旱逢甘霖。從2007年開始,埃裡卡和其他兩名科學家會定期召集他們上課,教他們如何使用電腦、GPS,如何使用軟件分析收集到的調查數據。

在過去五年間,已有來自當地三個部落的17名“土著生物學家”成為埃裡卡的同事,參與到格蘭查科的保育工作中。他們原來大多是當地的獵人,本文開頭提到的吉爾,現在也是其中一名“土著生物學家”。目前,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埃裡卡記錄野生羊駝的生存狀況,向原住民倡導更加負責、可持續的土地利用行為。

“當地人有權利對這片土地做出決定,他們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他們樹立起主人翁意識,是你和他們打成一片的開始。”埃裡卡告訴《外灘畫報》。

由於埃裡卡和“土著生物學家”的努力,近年來當地野生羊駝的數量有了明顯回升;而先前對埃裡卡抱有敵意的原住民,也逐漸開始接納她。“埃裡卡工作非常有效率,也非常勇敢。”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兼職研究員路易斯·埃蒙斯與埃裡卡共事超過十年,他認為,“埃裡卡幾乎靠一己之力保護了羊駝,她推動了保護計劃的實施,成功說服當地人停止獵殺羊駝。”

“你要知道,在玻利維亞,一個女人很難成為領導者,但現在大家都願意聽她的。”“土著生物學家”埃爾南·托雷斯說。

在11月27日的頒獎典禮上,每位獲獎者得到了10萬瑞士法郎(約合65萬人民幣)的獎金。埃裡卡打算將這筆所得用於擴大“土著生物學家”培訓計劃,並讓他們參與三個國家的格蘭查科保護戰略中。“這個計劃需要玻利維亞、巴拉圭和阿根廷三個國家合作,我們希望發掘更多‘土著生物學家’。”埃裡卡告訴《外灘畫報》,“保育工作不僅是觀察野生動物,測量樹木,其實很政治化,這是一場長期的鬥爭。”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不能改變什麼;但我一直相信,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只要你堅持去做,都可以讓這個世界煥然一新。”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