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觀測恆星死亡:揭示太陽系未來命運

天文

導讀 重生的行星狀星雲Abell 30。太陽也可能在未來幾十億年時間裡面臨同樣的命運 11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合成了一幅圖像,展示一顆垂死的恆星重新煥發生機,而後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這顆恆星一度與我們的太陽類似,在氣體外殼剝離,飛向周邊太空之後,它又突然進入一個短暫的“重生”階段。在未來幾十億年時間裡,太陽系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 准確 ...

重生的行星狀星雲Abell 30。太陽也可能在未來幾十億年時間裡面臨同樣的命運

11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合成了一幅圖像,展示一顆垂死的恆星重新煥發生機,而後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這顆恆星一度與我們的太陽類似,在氣體外殼剝離,飛向周邊太空之後,它又突然進入一個短暫的“重生”階段。在未來幾十億年時間裡,太陽系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

准確地說,這顆恆星是一個行星狀星雲,被稱之為“Abell 30”。Abell 30圖像由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望遠鏡以及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可見光照片合成。這個星雲距地球5500光年,我們的太陽系在幾十億時間裡可能也要迎來類似的命運。

行星狀星雲是指垂死恆星向太空拋射的塵埃和氣體殼,通常為同心形態。18世紀的天文學家也通過望遠鏡觀測到這顆垂死恆星,但當時並不清楚它的具體身份。科學家現在知道,當一顆質量不到太陽8倍的恆星在生命末期膨脹成紅巨星時,它的外層會以震動和風的時候剝離。被剝離的外殼放射出紫外輻射,星核隨後照亮被拋射的殼,形成好似繪畫作品的景像,能夠被現代望遠鏡觀測到。

Abell 30心髒地帶的恆星在1.25萬年前經歷了這幅繪畫的第一筆,當時它的外殼被緩慢而密集的恆星風剝離。光學望遠鏡觀測到這個演化階段的殘余,一個由發光物質構成的巨大的球形殼飛向太空。大約850年前,這顆恆星突然煥發生機,噴射出大量富含氦和碳的物質。在這個“重生”階段,這顆恆星的外殼短暫膨脹,而後又在20年時間裡快速收縮。這會產生撞擊效應,加快恆星風的速度,當前的速度達到每秒4000公裡(每小時1400萬公裡)。

快速的恆星風追趕上速度較慢的恆星風並與其發生相互作用,同時也與之前拋射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並形成非常復雜的結構,包括類似彗星的尾巴。圖像中,我們可以在這顆恆星附近看到這條尾巴。恆星風不斷轟擊這些密集的物質團。

太陽系內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在未來幾十億年時間裡也可能面臨同樣命運。當太陽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變成行星狀星雲,強烈的恆星風和輻射會導致系統內的所有行星蒸發殆荊如果太陽系以外的文明借助高性能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他們會看到發光的行星灰燼,放射出X射線,不斷被恆星風吞噬的景像。(孝文)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