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消息,美國國家地理網站近日刊發了本周的最佳太空圖片,其中包括極光與星軌的共存,鑽石般的星雲,以及火星上波浪般的神秘條紋。

這是一張延時攝影作品,其特別指出在於它將極光和星軌攝入同一個鏡頭。這裡是澳大利亞南端的莫寧頓半島(Mornington Peninsula),南極光照亮了遠處的地平線,而星空則宛如轉輪。極光的形成是由於太陽風的帶電粒子衝擊地球高層大氣產生的閃光現像,當這些帶電粒子通過地球的南北磁極上空侵入並轟擊大氣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時便會發出不同顏色的閃光。極光發生的高度約為97~1000公裡之間不等。

這張照片是11月8日由歐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遠鏡(VLT)小組發布的。拍攝的對像是Fleming 1行星狀星雲,其周遭噴流和內部結構具有明顯的對稱性,宛若一顆鑽石。這一特點長期以來一直讓觀測者們感到困惑。現在研究人員們傾向於認為位於這一星雲核心位置的兩顆白矮星的相互運動可能可以解釋這一星雲的獨特結構。
這類天體之所以會被稱作行星狀星雲是因為早在18世紀時,當時的天文學觀測者們所使用的望遠鏡質量尚不夠高,因此他們誤將這類天體當做是一顆行星。但事實上它們是瀕死的恆星吹吐出的最後的氣體和塵埃殼。

即便是從2286米的上空往下觀察,你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這座位於障蔽島上的小鎮——美國新澤西州的曼托盧金(Mantoloking)發生了大變化。10月29日,在桑迪颶風的肆虐之後,海潮在這座狹長的小沙島的中間位置衝開了一條水道,從10月31日拍攝的航拍照片上來看,這一點已經非常清楚。
桑迪颶風導致價值2500萬美元的曼托盧金大橋關閉,並摧毀了整個街區。小鎮上的部分地區還由於天然氣管道破裂而發生大火。

這張照片是於11月7日當天發布的合成圖像。這裡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大型恆星育嬰所——天鵝座OB2。在這張圖像中,隱匿其中的數百顆年輕恆星正輻射出它們的能量。
合成這張圖像的數據來自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空間望遠鏡,它對這一位於5000光年之外的星雲進行了詳盡觀測並觀察到其中大約1500顆在X波段輻射的恆星(圖中用藍色表示)。另外還有來自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獲取的紅外波段數據(紅色),以及地基的伊薩克·牛頓望遠鏡獲取的可見光波段數據(橘色)。

這或許看上去就像是好萊塢制作的科幻爆炸場面,但事實上星系NGC 5010正經歷一段漫長而平緩的演變過程,從一個和我們銀河系相類似的旋渦星系轉變為一種更加成熟的形式,一個“更紅的,死亡的”橢圓星系。
這張照片於11月5日發布,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波段集中於可見光的紫色波段以及紅外波段。圖像顯示這一星系中以老年的紅色恆星為主。而我們觀察這一星系的視角也非常好,我們不但能分辨出它的旋臂,還能看出它的圓形形狀。

火星上的水並不確切。這是一張由火星勘測軌道器(MRO)搭載的HiRISE成像設備獲取並於11月7日公布的圖像。這張照片中那些白色的波浪形條紋事實上是火星上相對罕見的基岩露頭,一般情況下這些基岩都會被塵埃和沙粒覆蓋。這些沉積岩的出露會幫助科學家們理解火星岩石的強度和組成成分方面是如何發生改變的。(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