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鳥類“黑面天使”黑面琵鷺高美濕地覓食

生物

導讀 資料圖:黑面琵鷺。圖片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資料圖:黑面琵鷺。 中新網11月14日 台灣《蘋果日報》14日在“愛地球”專欄刊登黑面琵鷺在高美濕地覓食的照片。 台中縣高美濕地生態環境永續發展協會蔡木森表示,黑面琵鷺是國際保育的冬候鳥,生長地在西伯利亞、朝鮮一帶,每年11月,它們會飛到台灣及東南亞覓食,台南在每年這個季節都會看到數百只黑面琵鷺過 ...

資料圖:黑面琵鷺。圖片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資料圖:黑面琵鷺。

中新網11月14日 台灣《蘋果日報》14日在“愛地球”專欄刊登黑面琵鷺在高美濕地覓食的照片。

台中縣高美濕地生態環境永續發展協會蔡木森表示,黑面琵鷺是國際保育的冬候鳥,生長地在西伯利亞、朝鮮一帶,每年11月,它們會飛到台灣及東南亞覓食,台南在每年這個季節都會看到數百只黑面琵鷺過冬。

他說,過去有3次,在高美濕地堤防外海的潮間帶,觀察到有黑面琵鷺覓食。今年4月協會在高美濕地的堤防內,圍起“鳥堤”生態池,上周四首次有黑面琵鷺飛到鳥堤覓食,證明鳥堤發揮了保育成效。

黑面琵鷺小檔案

黑面琵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屬鸛形目、朱鷺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族群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黑面琵鷺現時只活躍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學名:Platalea minor

生長地:西伯利亞、朝鮮、中國東北一帶

特征:全身白色羽毛,嘴部呈黑色扁平狀,屬全球瀕危物種

習性:屬冬候鳥,每年11月到2月會飛到台灣台南七股、東亞及東南亞過冬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