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培育出轉基因天使魚:可在黑夜中發光(圖)

生物

導讀據國外媒體8日報道,在2012年台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粉紅色轉基因熒光天使魚正式亮相。這種天使魚的拉丁語名稱為“Archocentrus nigrofasciatus var”,能夠在沒有紫外線燈照射情況下發出明亮的光。紫外燈通常安裝在浴缸內。轉基因熒光天使魚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與私營生物科技公司Jy Lin的一個合作項目。在2012年台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的一 ...


據國外媒體8日報道,在2012年台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粉紅色轉基因熒光天使魚正式亮相。這種天使魚的拉丁語名稱為“Archocentrus nigrofasciatus var”,能夠在沒有紫外線燈照射情況下發出明亮的光。紫外燈通常安裝在浴缸內。

轉基因熒光天使魚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與私營生物科技公司Jy Lin的一個合作項目。在2012年台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轉基因熒光魚被揭開神秘面紗。觀賞魚博覽會將於9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拉開帷幕。

生物體通過化學反應發光被稱之為“生物發光”,在深海動物身上非常普遍。在漆黑的深海發出的光可用於通訊,吸引獵物或者干擾捕食者。天使魚學名“pterophyllum”,是一種來自麗魚科家族的淡水魚,共有11個種群,原產自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奧裡諾科河和埃塞奎博河。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