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全球變暖使水生動物身體大幅縮小

生物

導讀 英國研究人員說全球海洋生物有望變小,這是由全球變暖造成的,而且它們變小的幅度超過陸地動物。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湄公河中的一條巨型黃貂魚。研究人員說,海洋生物可能最容易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有些物種身體尺寸變小的幅度有望十分明顯。 北京世界11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使水生動物的身體大幅縮校英國科學家發現,相比 ...

英國研究人員說全球海洋生物有望變小,這是由全球變暖造成的,而且它們變小的幅度超過陸地動物。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湄公河中的一條巨型黃貂魚。研究人員說,海洋生物可能最容易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有些物種身體尺寸變小的幅度有望十分明顯。

北京世界11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使水生動物的身體大幅縮校英國科學家發現,相比陸生動物來說,溫度上升使成年水生動物變小的幅度更大。

這項由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和利物浦大學研究人員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海洋和淡水動物物種的身體大小受到溫度上升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發現有望影響水生食物鏈和水產業的食品生產。科學家比較了169個生活在不同無害溫度中的陸地、淡水和海洋生物物種的成年身體尺寸。這項研究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之一、瑪麗皇後生物學與化學學院的安德魯-赫斯特博士概括了這些研究成果。他說:“在身體尺寸和大昆蟲或小魚一樣的物種中,水生動物比陸地動物變小了10倍。氣溫每上升一攝氏度,水生動物的身體尺寸就變小5%,但相似尺寸的陸地動物物種平均只變小0.5%。”

這些科學家還發現,最有可能造成動物物種身體尺寸差異的原因是水中氧氣可用水平的大幅下降,而非空氣中氧氣水平的變化。氣溫上升增加陸地和水生動物對氧氣的需求,但水生動物面對這種增加的需求更難以應對。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之一、利物浦大學的大衛-阿特金森博士表示:“從滿足在更高溫度中對氧氣所增加的需求來說,水生動物物種沒有多少選擇。縮小成年身體尺寸就是它們平衡氧氣供應和需求的方法。”

研究負責人、瑪麗皇後生物學與化學學院的傑克-福斯特說:“考慮到魚和其他水生動物為全球30億人提供至少15%的動物蛋白攝入量,我們的研究突出了了解將來全球變暖會對海洋、湖泊和河流動物物種造成怎樣影響的重要性。”《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刊登了這項研究。(孝文)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