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9年的一台錫箔留聲機,曾錄制下已知最早並且可以播放的美國人聲音,同時也是第一次被錄制下的音樂演出

革新與科學博物館館長克裡斯-亨特在電腦上播放1878年錄制在錫箔上的錄音

這段錄音於1878年在聖路易斯錄制,錄制在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的錫箔上。錄音的開頭是一段簡短的短號獨奏,緊隨其後的是一名男子的聲音,吟唱《瑪麗有只小羊羔》和《哈柏老奶奶》

1878年,這段聲音在聖路易斯被錄制在這張錫箔上

錄音使用的錫箔非常脆弱,播放幾次後,唱針就會將其撕裂

革新與科學博物館理事約翰-斯庫奈特,正向攝影師展示錫箔留聲機

愛迪生正在聽蠟筒留聲機。這種留聲機與使用錫箔的留聲機類似
1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將1878年錄制在錫箔上的一段聲音轉移到電腦上。這段錄音來自於美國人,雖然聲音嘈雜並且只有短短78秒,但卻是現代人能夠聽到的最古老的可播放錄音,也是歷史上第一段被記錄下來的音樂演出。1878年,這段聲音被記錄在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上,錄制地點為聖路易斯。
現在,一部一包口香糖大小的播放器可以存放數千首歌曲,相比之下,愛迪生使用的錫箔過於原始。不過,這個古老的聲音記錄工具卻打開了一扇窗口,幫助我們了解聲音錄制的發展史。美國革新與科學博物館理事約翰-斯庫奈特表示:“這是我們找到的最古老的可播放錄音。”25日晚上,博物館工作人員在附近的一家劇院播放了這段錄音。在博物館所在的斯克內克塔迪,愛迪生創建了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1892年,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和湯姆森-休斯頓電氣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
這段錄音的開頭是一段23秒的短號獨奏,曲目不詳,緊隨其後的是一名男子的聲音,吟唱《瑪麗有只小羊羔》和《哈柏老奶奶》。錄音時,這名男子笑了兩次,包括結尾時,當時他在吟唱《哈柏老奶奶》時出錯。他說:“聽我說,我不知道這首歌。”
10月25日晚上,博物館在附近一家劇院舉行演示活動,利用現代技術播放了這段錄音。博物館官員表示這可能是自1878年6月22日在聖路易斯演示這台留聲機以來第一次在公共活動中播放這段錄音。這段聲音錄制在一張長15英寸(約合38釐米),寬5英寸(約合13釐米)的錫箔上,錫箔放置在愛迪生1877年發明的留聲機的圓筒上。第二年,留聲機開始對外銷售。手動曲柄在唱針下轉動圓筒,唱針在錫箔上方上下移動,記錄下操作者聲音形成的聲波。
幾次重放之後,唱針會撕裂錫箔。博物館館長克裡斯-亨特表示,演示這項技術的人通常會撕碎錫箔,將碎片當成紀念品送人。這段錄音之所以非常嘈雜可能因為錫箔折疊保存了100多年產生的傷痕所致。亨特說:“實際上,只要播放一兩次,唱針就會撕裂錫箔,將其毀壞。”類似這樣保存至今的錫箔錄音很少,能夠播放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斯克內克塔迪博物館的這段錄音,另一個是1880年錄制的一段錄音,保存在密歇根州的亨利-福特博物館。
亨特表示1878年錫箔錄音中的男子據信是托馬斯-梅森,他是聖路易斯報紙的政治作家,筆名叫I.X。派克。1878年4月,愛迪生的公司以95.50美元的價格將編號為8的錫箔留聲機賣給梅森。這一年的6月22日,派克在聖路易斯舉行了一場留聲機演示活動。亨特指出錄音中的女性說了“哈柏老奶奶”這句話,但她的身份仍舊是一個謎。在錄制這段錄音短短3周後,梅森因中暑去世。
1978年,康涅狄格州的一位婦女將這張錫箔捐給斯克內克塔迪博物館,作為紀念愛迪生電氣公司成立100周年的一件展品。這位婦女的父親是一位古董商,主要在中西部做生意,她捐獻的錫箔是父親最喜歡的藏品之一。7月,亨特將這張錫箔拿到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實驗室。最近幾年,實驗室的卡爾-哈伯爾等研究人員成功修復了一些最為早期的音頻記錄。
哈伯爾的修復工作包括修復1860年愛德華-裡昂-斯科特-德-馬蒂維勒錄制在紙上的一段民謠。馬蒂維勒是一名法國印刷工,發明了已知最早的聲音記錄裝置。哈伯爾和他的研究小組利用光學掃描技術復制留聲機唱針的移動,讀取錫箔上的凹槽而後創建一幅3D圖像,通過一個電腦程序對圖像進行分析,還原出最初錄制的聲音。
哈伯爾說這項成就修復了錄音進化史上至關重要的一環。他指出這件文物代表著愛迪生在錄制聲音並且可以播放的研究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雖然只能播放一兩次。“隨著錄音的還原,一個有關錄音技術的故事也因此變得完整。從錄音到播放,愛迪生始終處在正確的軌道上。”(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