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知識:淺談關於戶外裝備的輕量化問題

戶外

導讀 戶外裝備一直是戶外愛好者永恆的話題,無論你是自虐,還是個自駕車愛好者,裝備的優劣與使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的旅程和心情。 俗話說:在家十日好,出門一日難。對於戶外運動來說,到陌生的環境和生活狀態中,體驗生存的快樂,更是難上加難了,在這樣的體驗過程中,安全和快樂都是每個人向往的,但是這些快樂的營造除了要有一個隨遇而安的心態外,戶外 ...

戶外裝備一直是戶外愛好者永恆的話題,無論你是自虐,還是個自駕車愛好者,裝備的優劣與使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的旅程和心情。

俗話說:在家十日好,出門一日難。對於戶外運動來說,到陌生的環境和生活狀態中,體驗生存的快樂,更是難上加難了,在這樣的體驗過程中,安全和快樂都是每個人向往的,但是這些快樂的營造除了要有一個隨遇而安的心態外,戶外裝備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戶外裝備從世紀之初到今天,可以說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早的ACME到今天的GG,從曾經的探路者到今天的鳥,裝備的材質性能都在潛影默化中改變著我們的戶外生活,但在這些變化中,最明顯的應該是戶外裝備的輕量化。最開始一頂雙人帳篷2.5KG,能防水,雙層鋁杆,那就是一件非常讓人羨慕的裝備了,而今天,大部分的戶外雙人帳篷都很好的控制了重量,有些2KG,有一些1.7KG,更有甚者,竟然可以達到1.3KG的驚人重量,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這些裝備已經不再是一頂普通的帳篷,而是戶外的神器。

無論是何種裝備,帳篷衣服背包,都是有一種極限重量的,這個區間的值,決定於材質和用途。

舒適性,這個東西和輕量化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有些帳篷看上去確實輕,但是既不能住兩個人,也不能提供極好的防風防水防蟲性能。再如背包,無論是什麼背負系統,無論是什麼牌子的,也有其重量極限,如果背包過輕,那麼內置的支撐物或者材質輕量化了,肩膀和腰承受的各種歪力就大。

那麼為什麼大家對戶外裝備的輕量化如此推崇呢?我想這一切除了品牌之間的競爭和攀比之外,更多的還是廣大愛好者對於戶外裝備性能的重視和對個人健康的關注。眾所周知,很多戶外活動中,車輛都無法抵達的地方正是驢友們所向往的地方,往往需要行走和攀登,在這樣的過程中,背包內的負重就顯得非常關鍵,無論你的體能如何,輕量化的裝備一定能夠讓你如虎添翼。

戶外運動除了換一種生活狀態以外,更重要的是,戶外運動能夠鍛煉身體,試想,如果由於大量裝備而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經常戶外行走的驢友都知道,保護自己的膝關節非常重要,而可能很多驢友都不知道,當你的負重超過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的時候,就會給你的關節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傷,例如我,126斤的體重,那麼我的背負重量應該在42斤以下才行,如果達到42斤或者接近42斤都會對我的身體造成傷害,那麼我們戶外活動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很多驢友提出疑問,輕量化哪那麼容易啊,那都是錢啊,花錢多了,當然裝備就輕了,這誰都知道啊!呵呵,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量力而行,畢竟戶外是個業余愛好,太多的投入,對品牌的吹捧,相互的攀比,都不是戶外愛好者應該做的。但不是說只有花錢才能輕量化,對於普遍的驢友來說,每次活動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輕量化的進程。例如:每次出行計算好食品的用量,計劃好每一頓飯菜,不要總是出去帶了很多食品,結果回來的時候,發現背包裡依然滿滿的全是各種包裝,那就麻煩了。再例如:洗漱用品可以用口香糖和濕紙巾代替,燈具帶上一個就好,食品盡量不要帶罐頭之類有包裝的,帶酒不要用玻璃瓶子的,餐具和套鍋盡量精簡,能不帶就不帶,睡袋選擇適合溫標,泡沫墊子能夠滿足就不要帶自充氣墊,這些都是減少負重的好辦法和好經驗,需要慢慢的積累琢磨。

輕量化在於裝備,更在於對戶外運動和裝備的了解,很多人購買了好裝備卻不會用,從不計劃自己該帶什麼,不該帶什麼,結果花了錢,也沒有輕量化,更苦惱了。

省錢輕量化方案:

1,准備不同的裝備,因適應不同的戶外環境而有所選擇。從細節到整體都要考慮。比如去沙漠穿越,假如沙漠露營,那麼一把地釘的重量其實可以替換為一瓶珍貴的可樂和幾個塑料袋。塑料袋可以裝沙深埋用於地釘同樣的用途,也可以裝沙壓住四個內帳的角。帳篷可以考慮防水性一般的帳篷。因為沙漠地區很少下雨。沙土松軟,可以不帶自充氣等厚度重量較大的防潮墊,更可以不帶地布。睡袋我有3條,一條天石羽絨,一條布爾蘭德,一條天石甲殼蟲。在寒冷的冬季,一個羽絨睡袋,一個放在腰部的泡沫坐墊,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熱量保護。春秋,棉睡袋-15極限溫標足可以應付。夏天,溫標是7度,重量750克左右的睡袋,大小就是一個水壺。這樣有准備而不犧牲舒適性的減肥,我看是非常有必要的。哦,順便說一句,後兩者價格不貴,但是千萬不要用抓絨信封睡袋,又大又沉。

2、合理精簡物品。帶不足標准配置的地釘,因為山區有樹枝和石頭,這些可以彌補地釘的不足,小dao你一定是帶著的,在必要地點打釘,其次采用埋枝,壓石的方式,也可以實現。不過diy的玩意的強度完全看你的修行,老驢們沒有帶帳篷杆,也一樣睡。不過的合理精簡,主要是不帶沒用的東西,比如爐頭和氣罐,會因為選擇山的時候,考慮帶還是不帶,如果不太腐敗,不需要煮米飯的話,山區又可以點火。埋灶做飯是首選,鍋熏黑了可以擦,灰大可以蓋蓋子。當然,也別小瞧了埋灶,這裡學問很多,灰塘風道支點都很重要。

3、說了半天正經的,下面來點竅門兒。輕量化的任務,除了以上這些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看跟誰去。經常看見一個十多個人的隊伍中,有掛兩把鐵鍬的,跟這樣的隊伍行進,就完全可以在車上要求對方扔車上一把,然後幫你背一些東西。

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戶外輕量化方法,有錢的就花錢,一步到位,沒錢的就總結經驗,未必差到那兒去,裝備是死的,人是活的,開動腦筋,總歸會讓自己的戶外生活更加充滿快樂。編輯:兆璽


精選文章: 戶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