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凱和他創作的百字圖。朱炎皇 谷桔 攝影報道
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谷桔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經歷了像形文字到甲骨文,從隸書、楷書到行書等發展過程,成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如果您姓馬,您知道寫多少種不同字體的“馬”字?在韶山市清溪鎮的龐凱筆下,“馬”字有100種寫法!而且他還將這些字制成百字圖。
今年50歲的龐凱是韶山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書法教師。踏進他的家門,入眼的是浮雕、木雕、篆刻……當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些字畫。乍一瞧,這些似乎只是普通字畫,湊近細看,每幅畫上原來都寫著100個字。
“看上去是100個字,實際上是同一個字的100種寫法,而且這些古文字都是姓氏。”聽完龐凱解釋,記者不禁驚嘆。“這些古文字以篆文為主,另外還有鐘鼎文、甲骨文、帛書、古陶文、刀幣文等,絕大多數都有據可查。”
龐凱介紹,人們以“百”寓意長長久久、繁榮昌盛。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百壽圖、百福圖、百喜圖等。
“人們通常將福、祿、壽等寓意吉祥的字寫成百字圖,卻還沒有《百家姓》百字圖。《百家姓》和古文字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傳承和發揚。”龐凱說起他尋找《百家姓》100種寫法的初衷。
從1983年開始,龐凱就開始有意識地收集《百家姓》的100種寫法。這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他跑了很多地方,花了好幾千元,從古文字書籍中搜集每個字的不同寫法。
這些年來,龐凱一門心思都撲在研究文字上,以至於常常在書房過夜。每找到一個文字的不同寫法,龐凱會將它們記錄下來,彙編成冊。
龐凱說,有些字的寫法不止100種,但還有些字卻找不到100種寫法,這時就要自己造字。“比如說,‘植’字由‘木’和‘直’組成,我就將不同的‘木’和‘直’組合起來,構成一個新的‘植’字。不過它們必須是相對應的,也就是說篆文要對篆文、甲骨文要對甲骨文,不能亂套。”
第三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有505個現行姓氏。龐凱目前已經收集了約200個姓氏的100種寫法,“我現在的願望就是集齊《百家姓》的100種寫法1龐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