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有哲學詩句的建築外牆。
圖林根
地理位置:位於德國中部、被廣袤的森林所覆蓋的“綠色心髒”圖林根州。主要游覽地是該州的文化雙子城——耶拿和魏瑪。兩城相距僅10多公裡,前者有著席勒曾執教過的耶拿大學;後者則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故鄉而聞名於世。
驢友印像
以中國人的“大城市”觀念來看,10多公裡的範圍幾乎可以歸屬於一座城市,但是這兩城的風格卻各自鮮明。耶拿的工業發達,著名的鏡頭生產企業卡爾蔡司總部就在這裡,卡爾蔡司的光學博物館是不可不去的;而魏瑪更多的則是自古以來的文化中心的風貌,城中隨處可見詩意的影子;文化名人的故居與遺跡鱗次櫛比。

卡爾蔡司光學博物館 面孔的“萬花筒”
耶拿也是光學工業的中心,有著“光都”之稱。攝影愛好者們其實都該到這裡來朝一回聖,因為這裡就是世界最早的相機鏡頭——卡爾蔡司鏡頭的故鄉。走在耶拿最繁華的商業街上,就可以看到街中心矗立著一座造型獨特的卡爾蔡司天文望遠鏡。在耶拿的卡爾蔡司光學博物館之中,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光學儀器可以上溯至公元13世紀,那塊名為“閱讀石”的放大鏡作為現代光學設備的原始雛形,也只有在這裡才可一見。走過博物館中按時代順序排列的形形色色的鏡頭、顯微鏡、天文望遠鏡等,會油然而生出一種光影迷離的感覺。許多攝影家夢想中的鏡頭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包括因為過於昂貴而從未實際投產的15片13組的民用相機鏡頭,或者因為追求精度而變得過於龐大、難以實際應用的巨型鏡頭。“無限之鏡”堪稱博物館的一個標志。一個開著圓孔的箱子裡裝置著許多面鏡子,從圓孔向內看去,會看到由自己的面孔組成的“萬花筒”一般的景像。

耶拿街頭的現代派建築。
耶拿大學充滿書卷氣
耶拿這座城市很難真正地和耶拿大學區分開來,無論是滿街行走的學生,還是整座城市安靜而充滿書卷氣的氛圍,都令人覺得這座城早已與大學融為一體,共享古老的歷史和蓬勃的學術生命。走進耶拿大學紅紅黃黃的校舍,仿佛走進歷史的華彩樂章。這座創立於1558年的大學是德語區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其校名是為了紀念德國詩人席勒而改。在十八十九世紀的交接點上,德國正逢理想主義的盛年,無數心懷理想的青年來到耶拿,用各自的學識創造出一個前衛而嶄新的時代。今天漫步在秋色依稀的校道上,看兩旁樹影背後一座座斜屋頂的小房、一尊尊顏色暗啞的名人雕像,仍能回想當年此地的風雅:費西特、萊茵霍爾德、謝林、黑格爾和福斯特,如今他們的名字已經如雷貫耳,而在這所四百年的古老大學裡,他們仿佛仍然佇立在原地,凝視著一代代從這裡走出去的莘莘學子。整個校園給人以一種修道院的感覺,宗教的神聖、哲學的深邃和世俗生活的質樸平淡共同構成了校園的基調。放假期間的校園更顯空曠,主樓之中,無論內廳還是長廊都空無一人,只有廊下爬滿立柱和天花板的藤蔓植物綠得那麼恣意,令人陡然生出一種駐足於此的渴望。

尼采故居。
名人遺跡最具風情
“如果一定要類比,那麼魏瑪可以被稱為德國的曲阜。”因為德意志的兩大文化巨人歌德與席勒均在此長久生活,並最終歸葬於此;他們的故居改建的博物館留存了他們生平的吉光片羽,而他們的墓園則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瞻仰。歌德的故居是一座黃牆紅頂的房子,屋前是大片碧綠的草地,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席勒的故居則帶著一個精巧的小花園,園中的石桌至今仍然留存,據說那是他與歌德經常座談、“彼此交換一些美妙的想法”的地方。在魏瑪還能找到尼采的故居,這座房子看來更加有趣一些,遠看會像一張人臉,滑稽另類的視覺效果令人聯想起尼采桀驁不馴的一生。
魏瑪有兩處不得不造訪的名勝,一是包豪斯博物館,二是歌德紀念館。前者是一座肉粉色的小屋,票價不菲,但為了它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卻很值得一看;後者則是一座奇妙的建築,如果從正門進入,會感受到濃烈的天主教堂一般的肅穆氛圍,但從後面看去,它卻有著中東風情的綠色圓頂。

商業街上的天文望遠鏡。
魏瑪街景古老而休閑
與耶拿的安靜悠閑不同,僅15分鐘車程之遙的魏瑪給人以古老而濃墨重彩的印像。歌德和席勒的青銅塑像屹立在城市的中央,市政廳前懸掛著顏色鮮艷的旗幟,不時經過的馬車載著歡聲笑語的游客,構成一頁繁華的街景。魏瑪的街頭滿是五顏六色的房子,但古樸的建構和鮮艷的色澤並不是這些房子最突出的看點。如果懂得德語,你會在這些房子的外牆上發現更多的驚喜——魏瑪人將先哲的詩句寫在建築的外牆上,有如將之刻入城市的肌理。在街角一座不知名的建築上,發現了最喜愛的詩人諾瓦利斯的句子——“哲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鄉愁”。那一刻被勾起的鄉愁顯得如此真切。
驢友感受
探尋鮮活的“靈魂”
更喜歡耶拿還是魏瑪,這是一個難於回答的問題。前者寧靜而後者繁華;前者清淡而後者濃烈;前者內斂而後者高調。但是二者的共同之處在於,始終有一條精神性的線索貫穿在城市之中,這線索或許是“傳統”,又或許是所謂“城市的靈魂”。像魏瑪,在詩意的輪廓之下,這座城市有著鮮活的世俗氣息,不必多加贅述,在廣場上的小攤邊排隊買一份圖林根烤腸吧,四溢的肉香會把你帶回市井生活之中。坐在露天的座位上品嘗美味佳肴,聽著馬蹄在碎石街道上敲擊出的脆響,魏瑪不再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哲學之城了。
驢友檔案
大黃,哲學系博士生,因學術交流的緣故得以在柏林蝸居一年,趁此機會在舊東德地區好好游歷了一番。此次出行本是奔著卡塞爾的現代藝術展而去,但最為醉心的還是圖林根州的文化雙子城——耶拿和魏瑪。由於不日就要回國,最近希望抓緊時間再去東歐其他國家走一走。
資訊加油站
簽證:德國簽證可至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辦理。建議直接申請C類申根簽證,這樣即可在有效期內入境其他申根國家。需要注意的是原則上在申根區哪個國家停留時間最長,就應向哪個國家的使領館遞簽。
交通:比較系統的線路是先從國內飛往柏林,然後租車自駕,經萊比錫前往耶拿或魏瑪。耶拿和魏瑪之間自駕或者坐公交都很方便。
住宿:建議住在耶拿,環境比較安靜,價格也更便宜一些,青年旅館大約每人每晚25~30歐元左右。魏瑪的價格則會稍貴。
美食:魏瑪的特色美食是土豆團子和醋燜牛肉;而更不能錯過的是聞名天下的圖林根烤腸。在街頭的烤腸小攤點一份面包夾烤腸,大約2歐元多一點。
文/記者 張芷然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