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穿越數百年 楊村江西南大門第一鎮

景點

導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最典型的和諧:光澤、色調和氛圍。 ■韓秉銳 岑崇斯 文/圖 不需要黃金周或長假期,只要一個普通的周末;不需要自駕私車,只是坐長途班車,你就可以來到一個不扎堆但扎眼,不難受但享受的地方:三天穿越數百年。這就是有著“江西南大門第一鎮”之稱的贛南州龍南縣楊村鎮。 紅色旅游的春風越過千屏萬嶂,終於在2012年吹進了贛南地區,“中央關 ...

社會主義新農村最典型的和諧:光澤、色調和氛圍。

■韓秉銳 岑崇斯 文/圖

不需要黃金周或長假期,只要一個普通的周末;不需要自駕私車,只是坐長途班車,你就可以來到一個不扎堆但扎眼,不難受但享受的地方:三天穿越數百年。這就是有著“江西南大門第一鎮”之稱的贛南州龍南縣楊村鎮。

紅色旅游的春風越過千屏萬嶂,終於在2012年吹進了贛南地區,“中央關於支持蘇區改造”的大型標語隨處可見。為發展旅游業,拆掉土坯房,甚至是一些 貌似危房的舊圍屋已勢在必行。就粵東、粵北而言,省外旅游就數楊村最近了。作為廣州( 酒店 )驢友,不去走走實在有點說不過去。趁著還是原汁原味,哪怕是日後改造得 面目全非,或是錦上添花也能聊以自慰:我見證過楊村的歷史。

街市流動著的“清明上河圖”

■土坯房簇擁著燕翼圍,似眾星拱月,也如鶴立雞群。

班車行駛在幾乎是清一色土坯房的橫街窄巷裡,經過數不清的左拐右彎後終於到站了。不遠處就有一座老橋,橋上橋下都擺滿了攤子。叫賣的日用小商品外,更 多的是肉菜瓜果。買的和賣的、向前或往後的都一同擠在並不寬闊的大街上,比肩接踵,熙熙攘攘。在一間土坯房的牆上,有一條白底紅字的摩托車新廣告,取代了 原來的一條“文革”時留下的大標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老婦人的頭上,大多還纏著一條細細的繡花帶,這些飄逸著客家文化的飾物,我想也終究會 隨著這老一代人的消失而消失。

古時候為了躲避戰亂,中原人紛紛南下以求生計。來到地多人少、山多兵少的贛南,遷徒者停下腳步,安家落戶。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勞作,先富起來的一族就建 起了宏大的泥屋,大得足以讓同族的幾十戶,甚至上百戶人居祝這些房子就是我們所說的圍屋了,歷史最久遠的已經有四百多年了。隨著歲月無情的磨礪,這些圍 屋有的只剩下四壁,而且大都岌岌可危;有的雖然雛形依舊,但也已經人去樓空;有的依舊忠於職守,不屈不撓地為主人遮風擋雨;而最好的則成為了重點保護對 像,盡管在所有的圍屋當中,這寥如晨星。燕翼圍就是其中一座。

燕翼圍可以煮來吃的牆

■燕翼圍牆體的線條,一如勤勞勇敢的客家人的脊梁。

燕翼圍前面的碑文告訴我們:這在2001年就被列為全國保護文物。無疑,可能得益於它的“高大威猛”,也即是所有圍屋中最高的一座。正門頂端的牌匾 上,懸空長著有三束很大的茅草,昭示著燕翼圍的年輪。厚重的木門外還裹著一層厚厚的鐵皮,防御功能十分了得。門裡還有門,約一米遠,還分別相隔有兩層門: 中閘門和內門。三堵圍門一關,外人休想進來。外門的頂頭上有一個孔,老鄉說,當年日本鬼子來砸門時,鄉民就是從這孔倒糞便把他們轟走的。後來鬼子想用堅壁 清野的方法,逼圍內的人就範,但他們遠遠沒有想到,當年建圍時是用紅薯粉制成磚塊,牆泥也是糯米粉和蛋清伴的。不但堅固,還可以作儲備糧食煮來吃,並至少 可供圍內的人食用半年以上。現在,西面的外牆上仍有當年日寇機槍掃射的彈孔。燕翼圍稍遠處還有兩座小圍屋,據說本來是三座的,在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掉 了一座。

烏石圍一塊石頭引發的一段歷史

■圍前的烏石是傳奇的化身,但在村童眼裡只是一個玩伴。

烏石圍大門前左側臥著一塊很大的黑色石頭,所以這一圍屋被人稱為烏石圍,盡管原來叫盤石圍。也盡管它四年前才被列為縣級文物,但早在11年前,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節目裡,就現場直播了烏石圍全貌和詳細情況。

圍前有一大大圓水塘,漣漪不驚。但細看之下,其實這水塘中間有一條小梗准確地說,它由兩個半月形水塘一並組成,活像一個“日”字,因此就有了它的名 字“日月塘”。漢字之精深,構思之精妙!圍內住有一老人,說他自己是烏石圍第八代,已經91歲。他向我們重復那不知說了多少遍的烏石圍傳奇:那烏石是如何 張開嘴巴的,背上的石紋哪些是手印,門前遠處的青山有哪些造型等等。我們頻頻的點頭大多是出於禮貌,但他對小孩撒沙在烏石上那嚴厲的語氣,可讓人真的相信 他對那烏石頂禮膜拜的程度。烏石圍大門前的地上,是用石塊的側面重重疊疊、反反復復砌成的,每兩塊就形成一個“人”字,說是像征著烏石圍人丁興旺。圍內屋 頂的兩個角上,分別有一圓型的圖案,老人讓我們猜猜是什麼。被一次次否定後,他說是裂開了嘴的石榴,是多子多福之寓意。在祠堂裡有一大幅磚雕的圖案,老人 說,曾有北京文物學者來看過,都說從未見過如此地精致。

太平橋山坳下的一朵奇葩

■鄉間橋無數,唯此稱翹楚。

在楊村鎮北面的小河上有一座石拱橋,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早在1983年,就已被列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太平橋”。沒有拱起的橋面,平平的橋面 上像一座涼亭,很平民化。橋欄由一塊塊青磚砌成,散發出一股古樸遺風;橋檐上雕刻著精致的龍頭鳳尾,宛若隨時躍出山坳溪流。兩邊橋頭的牌匾上都書有橋名, 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跡。橋頂兩邊一溜兒都有多層的飛檐,這種造型很有穿越感,哪怕是放在現代的卡通上也不過時。整個橋面就是一個大大的圓拱,與橋底兩個 圓墩上下呼應。河水不深,清清的,與兩岸凄凄芳草,給人一派祥和的感覺。尤其是在當朝陽只照在橋面一側的圓拱上,光線勾出的像是一彎月牙,襯托在平如明鏡 的河水上……一切就像橋的名字一樣!

人們為什麼要在這山旮旯建橋?說是在河面上有一塊巨大的奇石形同水牛,它能隨著洪水的漲落而浮沉而被視為神牛。為求神靈庇佑,以保村興人旺,遂在它的 下游築建這太平橋。也有一說法,是剿滅了匪寇後,為紀念勝捷而建。取名太平,以示天下之升平也。如此看來,後者為靠譜點兒。但不管怎樣說,現在這橋的觀賞 價值,果然遠遠大於它的實用價值。

旅游提示

行:若從廣州出發的話,在越秀南坐車(100元/268公裡/8:30),約五個小時的車程。一入江西境到了武當山,有一路牌“楊村11公裡”指向左邊(西邊),就從那下車,在岔路口就可以攔上去楊村的中巴,根本不用坐到龍南縣城。從楊村也有面包車直接往返廣州。

若從龍南縣城去楊村,要到106車站才有車(11元/48公裡/1.5小時),15分鐘一班。這車就是經過上述的岔口的。

烏石圍與燕翼圍同屬楊村鎮,相距約5公裡,也是從縣城到楊村班車經過的路上。

從鎮上去太平橋約兩公裡,也可以搭摩托車去(15元來回)。

當廣(州)大(慶)高速不日開通後,至楊村鎮更為快捷,只不過屆時或人是物非了。

玩:每年的端午節,楊村都舉辦扒龍舟活動,已經搞了好幾屆了,連中央電視台也來采訪過。若趕上大年初一那一天,客家同族人會齊聚到祠堂裡喝酒,來者不拒,無任歡迎。

住:鎮上有兩家賓館,一家叫華欣(80元雙標),一家叫神州。前者為好,且新淨。

攝:華欣賓館的陽台上還能鳥瞰燕翼圍,適合上午的光線。還有一個能鳥瞰楊村鎮的絕佳的制高點,那得走進一戶人家,從他家的院子裡上一座小山。這裡能全方位觀賞整個小鎮,且下午光線好。

太平橋在兩小山之間,下午四點來鐘就已經沒有光線的了,上午光線比下午好。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